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曦
孙曦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消化内科

被“遗漏”的反流性食管炎

2485人已读

日常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病人问到这样的问题:医生,我有明显的反酸、烧心症状,可是胃镜检查没有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我到底是得了什么病呢?下一步应该怎样治疗呢?

静下心来回想一下发现,这样的病人其实并不在少数,那么这个情况到底应该怎么解释呢?首先来了解一下反酸、烧心症状的发生机制。所谓反流性食管炎,顾名思义,表示的是胃的内容物(主要成为为胃酸)逆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下段黏膜的灼伤。一般来说发生的原因有以下主要四点(图1):1、食管平滑肌的蠕动消失,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的病人;2、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松弛,包括慢性持续性松弛和一过性松弛,常见于老年人,饮茶、饮用咖啡亦可诱发食管下段括约肌;3、腹压上升,常见于肥胖病人和孕妇;4、近端胃手术后继发的返流(本篇不列入讨论范围)。

mmexport1605229565400.png

一般来说,反流性食管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内镜的图像来做出诊断。现在最为常用的内镜评判标准为洛杉矶分级,根据食管下段黏膜糜烂的范围分为LA-A,LA-B,LA-C,LA-D四个等级(图2)。

mmexport1605229573069.png

然而,该病的临床症状与内镜下表现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有些病人内镜下可以看到明显的灼伤痕迹,可是自己却说没有任何反酸、烧心的症状。反之亦然,很多病人有明显的反流相关症状,内镜下却并没有观察到任何异常。

实际上,洛杉矶分级除了A级到D级的四个分级之外,还有M(英文的minimal)和N(none代表没有)两个级别(图3)。

mmexport1605229576073.png

其中前者表示的是内镜下可以观察到食管下段有细微的色泽变化,但并没有明显的灼伤,而后者则表示的是完全正常的黏膜。文章开篇中所提到的那部分病人,绝大多数就应该被归类到LA-M或N的分级当中来。换句话说,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当中,内镜图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是内镜图像正常,并不能完全除外反流性食管炎的存在。因此,只要您有明显的反酸、烧心、胸骨后不适以及咽炎等这些反流相关症状,无论内镜结果怎样,就请遵医嘱按照反流性食管炎去接受治疗吧。


孙曦
孙曦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