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VS宝宝丨注射微整后,意外怀孕我该怎么办?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微整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注射玻尿酸、肉毒毒素等来调整自己的容貌。
目前微整形的主要群体是青年女性,集中在25岁-35岁,包含了育龄范围,这就面临一个问题:
如果注射了玻尿酸、肉毒毒素不久后发现怀孕了,是否会对宝宝产生影响?
美丽VS宝宝,能否两全其美?
本期轩轩老师就来科普一下,意外怀孕或在备孕期,玻尿酸、肉毒毒素的注射问题~
注射玻尿酸/肉毒毒素后,意外怀孕怎么办?
注射玻尿酸后,不慎怀孕了,应该怎么办呢?
玻尿酸是人体组织自身就有的物质,从玻尿酸进入体内逐步代谢的整个过程(糖代谢),是影响不到肚子里的宝宝的。且目前尚未见有观察到玻尿酸导致胎儿发育问题的报告。
另外,有的求美者会担心,玻尿酸中的交联剂是否会影响宝宝的发育,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交联剂为BDDE,安全性经过了市场二十余年的验证,且含量极低,能够满足国家标准,一般对致畸没太大影响。
交联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条状”型的玻尿酸分子结构,进行一条又一条的相连。最终会生成CO2和水,随着玻尿酸的代谢,被人体排出体外。
想了解交联剂是怎么被代谢的可戳此处~
其次,之所以大部分玻尿酸产品的说明书中强调孕妇不能使用,是因为说明书制定是依据上市前的三期临床试验来确定的,通常三期临床试验不允许用孕妇做实验,所以没有孕妇群体的安全性数据,那为了产品的安全应用,通常就会提醒孕妇不能使用。
注射肉毒毒素后,不慎怀孕了,应该怎么办呢?
目前肉毒毒素已被证实能够通过胎盘屏障。胎盘屏障是胎盘绒毛组织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也是给宝宝提供安全生长环境的其中一个保障。可通过胎盘屏障,也就是说,胎儿有可能通过母体接触肉毒毒素而受到影响。
Tips:国外做过相关小鼠实验,为怀孕老鼠注射肉毒毒素4U/Kg无异常发现,相当于为50Kg患者一次注射200U肉毒毒素。
而注射肉毒毒素8-16U/Kg后,发现老鼠胎儿体重减小,骨骼生长发育延迟,相当于为50Kg患者一次注射400-800U肉毒毒素。但对于人来说,现在是没有定论的。
据国外文献记载,对四百多例正在怀孕期间的求美者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注射肉毒毒素孩子的畸形发生率,并没有比不注射的高。
不过不同的专家认为,由于此对比实验仅仅是对几百例求美者的调查。病例数量并未达到数万例的规模,数据仍然缺乏说服力。
如果注射肉毒毒素后,意外怀孕,则要根据注射时间、部位和剂量(由于伦理的问题,临床中无法提供确切的参考剂量,只能根据上述小鼠的实验研究推论50Kg的人类孕妇单次注入200U并不影响胎儿健康。)进行考量。
如果只是做面部美容,每次使用的剂量很低,对人体的影响相应较小。但如果怀孕前或是怀孕期间曾经注射过肉毒毒素,还是建议患者诚实向妇产科专业医生报告并密切追踪。
Tips:以去除鱼尾纹为例,每次注射为10U左右肉毒毒素,而去除眉间纹、额纹等也只需要20-30U肉毒毒素,即使整张脸都进行美容注射也不会超过100U。
只有在注射瘦咬肌、瘦小腿等项目中,剂量才会较大,瘦咬肌需要注射60-100U,瘦小腿则需要300U。
备孕期是否可以注射呢?
目前尚没有关于备孕期间能否注射玻尿酸的临床研究,但在注射时,有时会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麻药在正常情况下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考虑到药物可以垂直传播,虽影响较小,为了避免任何意外发生,仍然不建议进行玻尿酸注射的。
而肉毒毒素毕竟是一种神经毒素,如在备孕期,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建议注射。
注射后多久可以安全怀孕呢?
目前玻尿酸在人体内的代谢时间在6-12个月,前文也有提及玻尿酸为人体组织自有物质,且交联剂影响也较小。
如在治疗过程中注射了麻药,麻药的代谢周期是四十八小时,最好在一周后再受孕。
依据肉毒毒素代谢的时间估算,每10个小时,肉毒毒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就会降低一半,注射一周后,肉毒毒素已经排出体外99.99%以上。
不过为了安全考量,还是建议年轻女性,在注射肉毒毒素超过6个月后再受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尽量延后一下受孕时间。
哺乳期是否可以注射?
对于哺乳期的求美者想要注射肉毒毒素,还是不建议的。
目前没有文献显示肉毒毒素是否会随着乳汁分泌对婴儿造成危险,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建议哺乳期还是不要轻易尝试肉毒毒素。
而玻尿酸则不太一样,经过糖代谢后,最终变为CO2与水排出体外,对哺乳的影响较少。
只是麻药可能对宝宝有一点点的影响。所以哺乳期如果要打玻尿酸的话,建议在注射后三天不要哺乳,把乳汁吸出来就可以了。
PS.知识小课堂:玻尿酸、肉毒毒素是什么?
玻尿酸又名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人体组织自身就有的,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领域,除非对玻尿酸过敏,否则玻尿酸基本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
而肉毒毒素是肉毒杆菌合成的神经毒素,它能阻断神经的信号传递。肉毒毒素注射到肌肉内后,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断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信号,使肌肉的收缩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本文是韩雪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