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季节的不同饮食
不同季节的不同饮食“季节不同、饮食不同”的理念来自于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医以整体观念为特色,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大自然是协调一致的。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四季变化分明,即便是四季如春的城市,每年不同季节气候特点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因而,在不同的季节,应注意采取不同的饮食调养方式。

1.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多吃甜春季是由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由寒转暖,有利于自然界各种生物生长发育。人同自然界各种生物一样, 其生理功能也随着气候变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中医学认为,春季肝气本身就较旺盛,酸味属肝,酸味的食物能增强肝功能,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肝旺必然损伤脾脏的功能,因此,要少吃一些酸性的食物;由于甘味属脾,甜味的食物可以补脾脏,所以可吃一些大枣、山药等补脾食物,以补充气血、解除肌肉紧张。所以,在春季多甜少酸有利于壮肝益脾。
2.夏季饮食应慎食生冷,多吃苦夏季天气炎热,往往容易因出汗过多而耗伤气阴,人们往会感觉口干舌燥,可适当多吃些苦味的食物, 如苦瓜等来降心火。 同时,夏季高温湿重,吃苦味食物,不仅能清泄暑热,而且可以燥湿,从而以健脾增进食欲。夏季少吃生冷食物,少饮冷,特别是冰。因为这些食物会使脾胃受到损害,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很容易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另外,夏季可适当增加酸味食物的摄人,酸能收涩,酸甘可合化为阴,夏季暑热,出汗多而最易丢失津液,故需适当吃酸味食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夏季出汗会明显的增多,因此还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白开水最好,必要的时候,可以饮一些淡盐水。
3.秋季饮食应少吃辛,多吃酸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因此,要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酸是指适当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如石榴、葡萄、山楂等。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多酸可强肝木。秋季也要少吃寒凉生冷食物,以保护和颐养胃气。冬季饮食应少吃辛温发散之类,多吃热粥辛温发散类食品包括常见的桂皮、生姜、 辣椒、花椒、葱及酒等。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并无大碍,但不可过量食用。生姜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生姜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含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既有利亦有弊,姜性热,吃太多的姜可能会出现“上火”的情况,因此,姜可吃,但不可多吃。冬季宜多食热粥,可祛除体内的寒气,避免受到寒邪的侵袭而生病。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补充营养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哪种味道的食物,都应该适度适量。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保障机体的健康。
本文是李保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