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刚 三甲
任刚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骨科

孩子就是骨裂,真没啥事?小儿骨科医生:粗心惹大麻烦

3569人已读

作为小儿骨科医生,任医生的急诊主要的接诊对象就是骨折的小宝宝。大量的骨折患儿中,真正非常严重需要复位和手术的,像冰山一角,更多的宝宝是比较轻的骨折,仅仅需要打个石膏或者做个支具就可以了。这种骨折,许多家长都喜欢问一句“大夫,孩子是不是【就是】个骨裂?”鉴于急诊太过于忙碌无暇跟家长多做讲解,今天就来纠正一下大家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轻微的骨折,不能单纯认为是「骨裂」,否则会给孩子惹大麻烦。


大家理解的「骨裂」与医生理解的「骨折」有什么联系?

在门诊,当家长问“大夫,孩子是不是【就是】个「骨裂」?”时,家长的意思一般就是“孩子没事吧?是不是不需要处理?”,下一句话一般就是“那就给我们开点抹的药吧,我们走了。”

对不起,任医生不敢这样让您走!

在小儿骨科医生的词典里,没有所谓的「骨裂」,或许「裂缝型骨折」比较接近家长描述的「骨裂」,但这也是骨折的一种,一般属于稳定性骨折。在骨折的治疗原则中,只要是骨折,即便是不容易移位的稳定性骨折也需要规范的固定。即便是稳定性骨折,如果没有规范的石膏等外固定,由于所有的肌肉止点都位于骨骼上,只要是活着的人,肌肉都会收缩牵引骨折的断端,引起骨折端的微动,最终导致没有移位的所谓的「骨裂」变成需要复位甚至手术的移位严重的骨折

所以,在遇到骨折这个问题是,大家首先不要被陈旧的错误的理念所误导,粗心大意,对于宝宝的骨折更要引起重视,毕竟,谁家还没有一个不消停的熊孩子?


大夫,就一手腕骨折,您怎么把整条胳膊都给打上了?

针对大部分的骨折,小儿骨科医生的神器就是打石膏,当然,比较轻的稳定骨折也可以用支具治疗。在门诊,任医生经常遇到嫌石膏打的太长了,无法写字,无法打球,无法弹钢琴等等。是啊,骨折线就那么短,石膏为什么要打那么长呢?这就涉及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要求了。就拿桡骨远端来举例子吧,为了获得稳定的固定效果,我们要求向远固定到掌指关节,向近固定到肘关节。如果不固定肘关节,那么肘关节的旋转活动就会引起桡骨远端的微动;如果不固定到掌指关节,腕部的固定范围太短,不足以固定住桡骨远端。石膏过短的最终后果就是容易造成骨折的移位,不幸的宝宝可能还需要手术。

相信看完这条,偷偷给孩子剪短石膏的家长该找任医生报到修补石膏了。


我家孩子骨折怎么打石膏都俩月了还没好?任医生望着踩碎了的石膏欲哭无泪。

上肢的骨骼,不需要负重,所以,只要不受到再次的暴力损伤大部分都会顺利的愈合。但是,下肢的骨骼就不一样了,它们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负重。许多宝宝下肢骨折打石膏后,由于有石膏的保护,局部不疼了便开始放飞自己了,扔掉双拐,开始负重走路。殊不知,我们脆弱的新生的骨痂像初冬湖面上的浮冰,经不起风吹草动,更何况是沉甸甸的体重。所以,下肢骨折的宝宝,一旦提前负重,就会破坏刚形成的骨痂,如此反复,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

同时,石膏在被踩后会变形,导致局部凹凸不平,对局部皮肤产生压疮,不仅骨折没有长好,还增加了新的损伤。在此告诫家长,下肢骨折,一定避免负重,一定避免负重,一定避免负重。



不就是胳膊折了吗?大夫您别说那么多吓唬我

对于大部分骨折来说,通过石膏固定,定期复查,都可以顺利愈合。但是,人体是很复杂的个体,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任医生在门诊给孩子打完上肢石膏后都会不厌其烦的跟家长说:“务必要观察孩子的手指是否肿胀的厉害,孩子是不是突然开始疼痛加重,手指不敢活动,手指末端是不是变凉苍白,都要立刻在家里先把石膏打开,然后赶紧来医院就诊。”大部分家长都会言听计从,甚至会多问几句,当然,我门诊一般备有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会给家长一份,以免忘记了。但是,也总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会说:“大夫,有那么严重吗?您别说那么多吓唬我。”

其实,上面说的那些内容,主要就是担心孩子因为骨折后肢体水肿,引起令骨科医生闻风丧胆的所谓的「骨筋膜室综合症」。简单的说就是,把你和一个胖子放在一个固定容积的水桶里,旁边的胖子不断的吃东西,把你给挤坏了。而你,就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受害者,包括肌肉、神经等重要结构。肌肉的损伤会引起活动受限,甚至残疾;神经的损伤会引起感觉运动的障碍,也会引起残疾。骨筋膜室综合症高发于前臂双骨折、肘关节骨折、肱骨骨折、胫腓骨双骨折等情况。口吃不成胖子,骨筋膜室综合症也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有许多前期的表现,最早的就是患肢的活动疼痛。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要等到所谓的5P[1疼痛(pain)转为无痛,2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3感觉异常(paresthesia)4麻痹(paralysis),5无脉(pulselessness)]。就要及时松解石膏!立刻松解石膏!松解全部石膏!

在门诊,对每一位骨折的患儿家长,我都要唠叨这些话,就是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医生和家长的粗心,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每一次重复,都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压疮,只要打石膏就有可能出现,早期发现很重要。

骨折后需要打石膏,而石膏固定,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皮肤的压疮。当然,压疮也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在石膏制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局部不平整;骨折后肢体持续肿胀在软组织比较薄的位置形成压力集中点;不规范使用石膏导致石膏变形;肢体肿胀缓解后石膏松动移位等等原因,都会引起石膏长时间压迫局部皮肤,引起皮肤损伤。初期的表现多为红肿,疼痛,如果宝宝哭诉石膏覆盖的非骨折部位疼痛,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松解石膏,到医院就诊。许多宝宝对皮肤损伤引起的疼痛耐受性强,即便出现压疮反应也不明显,往往在拆除石膏后才能发现。这种情况,也不要着急,绝大多数宝宝都可以通过规范的换药治愈。

辟谣|孩子就是骨裂,真没啥事?小儿骨科医生:粗心惹大麻烦


大夫,我们这骨折这么轻,还用1周后来复查吗?

任医生的门诊,往往都会被约的很满,大部分的号都约给了需要复查的宝宝。对于稳定性骨折来说,许多家长都觉得没必要频繁的复查。其实不是的。前面说过,即便是稳定骨折,在石膏固定下,肌肉的牵拉等也会引起骨折的继续移位。规律的规范的复查,可以让医生尽早发现移位,予以纠正。比如桡骨远端的骨折,移位一般发生在骨折后的两周以内,如果在1周复查时发现移位,可以通过门诊手法复位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如果在2周后发现移位,除了移位会比较重,已经形成的骨痂可能不允许在门诊复位治疗。所以,轻的稳定性骨折,不要认为打完石膏就完事大吉,根据医生的要求,按期复查,非常有必要。至于有的家长担心的拍片子对孩子的影响,我想说一句“只要不是一天拍5000张片子,对孩子真的没有影响”。


好了,亲爱的家长,您眼中简单的骨裂,任医生跟您又唠唠叨叨了这么多,希望以后大家能认真对待。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相关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感谢大家的支持。


任刚
任刚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