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套叠患儿的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一、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
1.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孩子的进食量要合理,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并且饭后不宜剧烈的运动;这样可以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机械性肠套叠的发生。并且注意冷暖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避免胃肠受寒,可降低孩子胃肠痉挛的风险。
2. 不要盲目用药: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体内会有寄生虫,或者觉得孩子消化不良,会给孩子用打虫药或者是增加肠胃蠕动的药物,这会扰乱肠道的蠕动功能。家长一定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后再用药。
3. 及时就诊:
不定时发作是急性病的特点,家长要了解小儿肠套叠的症状,一旦有肠叠套的危险信号,就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了病情,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发病时的注意事项
小儿肠套叠起病急骤,多见健康婴儿突然出现哭闹不安,并且有规律性。患儿一-般安静5~1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又出现哭闹不安,哭闹时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通常持续哭闹10~20分钟后安静,如此反复发作。这是由于肠蠕动将套入的肠段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剧烈腹痛,当蠕动过后,患儿即转为安静。
另外,呕吐也是婴儿肠套叠的早期症状之一。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后,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为奶汁、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儿肠套叠发病早期,尚未出现血便、腹部包块等症状,所呈现出的症状不够典型。再加.上如果孩子得了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原发性疾病,也会使得孩子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的情况,这时候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可能会被原发性疾病症状掩盖。这就为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当症状反复发作或加重时要及时就医。
三、空气灌肠治疗后的护理
1. 注意饮食:
要吃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以清淡又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如鸡蛋羹、粥、烂面等,每次食量不可过多。逐渐康复,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同时避免高脂肪、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甜食、豆制品等。
2. 注意护理:
避免因受凉、腹泻而导致肠套叠复发。
3. 及时发现复发:
肠套叠存在复套可能,所以,短期内需要对患儿进行严密的观察,以便及早发现肠套叠复发,给予及时诊治。
四、手术后护理
1.饮食调养:
肠切除、肠吻合术后,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要定时定量,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种类要从单一到复杂,进食量要由少到多。改变饮食类型及增加饮食量后,家长应该注意观察患儿消化功能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发现异常情况时,需要立即就诊。如果患儿反应良好,可以逐渐增加食物到正常量。
2. 定期监测体重变化:
术后前3个月,每2周测量体重一次; 3个月后每月测体重一次。只要患儿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证明喂养是得当的。如果体重低于正常值,应观察患儿精神、排便、食欲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尽早找出病因,避免影响孩子正常发育。
3. 预防感染:
腹部切口避免接触水;穿、脱衣服时,家长应注意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引起患) L疼痛或感染,影响伤口愈合。术后要预防感冒,不要带患儿到人多空气浑浊的公众场所。同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如果发现感染症状,比如腹泻、发热、感冒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另外,家长要根据季节及气温的变化,及时为患儿添加衣服,减少腹部受凉的机会。
4. 造瘘术的家庭心理护理:
造瘘术可能会对患儿产生较大的心理影响,患儿在家休养期间,父母应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活动,包括和小朋友的正常交往、游戏;帮助孩子料理好个人卫生,消除异味。保持孩子自尊、自信,克服自卑心理。指导鼓励孩子参与更换瘘袋,学会自理,锻炼孩子生活能力,有益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儿肠套叠的诱发因素很多,不论发病前还是发病后,家长对婴幼儿的精心护理都非常重要。家长要特别注意,当孩子出现肠套叠的症状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本文是刘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