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凯 人已读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发的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若得到及时救治,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并改善脑卒中的预后。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各种功能障碍和后遗症,长时间卧床也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等问题,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尽早进行、并贯穿疾病恢复的全过程,如此才能保证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包括急性期在病房的早期康复治疗,在康复医学中心的康复治疗以及出院后在社区或家中的维持康复治疗。
什么是“运动学习”?
“运动学习”技术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Carr和Shepherd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的一种运动疗法,最初也称为“运动再学习”技术(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MRP)。脑卒中的运动疗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流派,其它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如博巴斯(Bobath)疗法、布伦斯特伦疗法(Brunnstrom)以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训练(PNF)等对脑卒中患者都有一定的益处,但也有疗效的不确定性。Carr和Shepherd教授觉察到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后,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总结,最终提出了“运动学习”理念。“运动学习”能够在众多方法中脱颖而出,也要归功于它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及高效、实用的特点。
“运动学习”技术以脑神经恢复机制为理论基础,在应用这一理论为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康复团队会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评估,而后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出一套符合人体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并且契合患者个性化需求的功能性活动训练方案,从而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患者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当中;此外,“运动学习”技术还会通过反复强化的练习,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重新组织,从而不断优化、提高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研究者们将这种隐藏在功能性活动中的训练视为一种“内在学习”的过程,因此将之命名为“运动学习”。
“运动学习”的优势
与其它神经康复技术不同的是,“运动学习”的核心理念在于功能重塑、任务导向以及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也就是说,“运动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患者的功能恢复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所以,康复团队在应用“运动学习”技术为脑卒中患者设计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每项训练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例如坐位或站立时够东西、室内或室外行走、上下楼梯等等。此外,“运动学习”还会针对患者功能进步情况,逐渐增加治疗方案的强度和复杂性,以期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脑卒中患者优化运动功能。
(北大医院康复医学科“运动学习”相关专著)
近年来,“运动学习”的理念和技术凭借其实用性强、见效快的优势,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康复从业者的重视和喜爱,并已成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们必备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随着“运动学习”在全国各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广泛开展和使用,越来越多的脑卒中、脑瘫以及其他类型运动障碍的患者从中受益。
希望本期内容能帮助您对我们擅长的“王牌”治疗技术——“运动学习”有了初步了解。如果您或者您身边有需要通过“运动学习”进行康复治疗的朋友,欢迎前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咨询!
本文是张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