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疑难杂症

发表者:黄伟 人已读

久治不好的“疑难杂症” 大都有效到处看病,不断挂号,不停检查和吃药……不停换医生,他们跑遍了城中各个科室、大半名医,熟知每一项检查,怀里有成摞的检查单、成堆的药品……由于久治不愈,常被视为“疑难杂症”。这种反复求医,真是“病”治不好吗?本期名医面对面邀请到了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伟为广大网友科普心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心身疾病患者的“逛医症状” 一位56岁的男性因反复胸痛胸闷控制不住而住院3月。起初患者胸痛症状发作时入院按照不稳定心绞痛处理即有效。后来需要连续使用静脉点滴药物才会控制,并出现三次室颤。为什么患者每次准备出院前发绞痛甚至现室颤?黄伟表示,该患者是惊恐发作导致反复心绞痛和室颤。在既往一系列的检查、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只强调了冠心病的处理,而忽略了焦虑的主要原因。不但没有对焦虑这个因素予以控制,恰恰每次住院反复暗示和强化了心绞痛。经心理疏导并配合抗焦虑的药物合并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这是一位典型的心身疾病患者。黄伟告诉记者,“病人因躯体问题来看病,其实是由于心理不适造成病痛,专科医生无法从专业角度解释病人的发病原因,治疗效果也不佳,其实大多数所谓的“疑难杂症”,只是没有找到患者的病因。有些患者明显会带有心理的问题,比如说抑郁、焦虑、强迫或者是近期心理创伤或应激甚至是童年的一些创伤导致的。所以需要医者去了解病人身体性的疾病是因为什么产生的。”调查显示,因心身疾病门诊的人数至少在三分之一以上,这些病人还常常有一个明显的“逛医症状”:到处看病,不断挂号,不停换医生。心身疾病的范围很广,比如说反复偏头痛,神经性耳鸣,部分飞蚊症,反复口腔性溃疡,难治性舌炎,慢性荨麻疹,颈背部疼痛,部分高血压以及心律失常,反反复复的慢性尿路感染,部分胃肠疾病,许多风湿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等涉及各科,各系统,各器官。很多的疑难杂症没有找到病因,简单的问题也会变得“复杂”化。心身疾病一种是心理障碍引起的身体疾病,另一种就是身体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像呼吸科里有些哮喘病患,消化科的肠胃不舒服甚至于溃疡,反反复复治不好,突发事件骨折后引起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等,这都可能和一系列的事件有关。对于这部分患者最好采用心身同治,需要同时找到发病因素,抗焦虑、抗抑郁等方式整体治疗。疑难杂症患者“难在哪”目前我国大多数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被忽视,心身障碍的知晓率、接受率、识别率、识别程度都不高。比较典型的是,患者常常对心理问题选择“视而不见”,不坚持服药,不遵医嘱,病情反复,对医生来说是“拖不起的病人”。黄伟告诉记者,评估和治疗心身疾病患者,必须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尤其要重视心理治疗,即医生的诊疗模式要改变,尊重病人身体症状的体验,耐心聆听,读懂病人的生命故事。目前,医院里学科分的比较多,甚至每一个科里面还分亚专科,但是患者生病是包括身和心的一个整体有问题去看。如果只是看到局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永远看不到山的全貌。“疑难杂症”大部分与心身疾病有关,也就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所以疾病很多时候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情绪、情感因为达不到统一的程度,就以病症的方式来表达。当我们的身体、心理、感受都同调同步了,这样的一个人,你怎么看,他都是统一协调的,是舒服的,是健康的。(刘虹)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