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蚊虫叮咬留下的“红包”怎么办?止痒药膏了解一下
每年6月至11月是蚊虫最多、最猖獗的时候,也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高峰时期,即使防护得再好,也难免会被蚊虫这些小东西叮咬一下,被咬过的感觉真是奇痒难耐。因此,蚊虫叮咬就成为最常见又最不起眼的一种困扰了。
这里所说的蚊虫包括蚊、臭虫、蚤、螨、飞蠓等。
其叮咬常常留下或大或小的“红包”,表现为水肿性红斑、风团、丘疹、丘疱疹、水疱等,中间可见刺吮点,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红肿疼痛、瘙痒,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全身发热、疲乏倦怠等不适。临床医生常常诊断为虫咬皮炎或丘疹性荨麻疹。蚊虫叮咬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婴幼儿和孕妇群体最容易被叮咬。
蚊虫叮咬引起的红肿瘙痒或疼痛主要是由于蚊虫释放的毒液导致局部各种炎症介质分泌所引起。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炎症介质叫做“组胺”,组胺会引起叮咬部位周围血管扩张,导致皮肤表面发红;组胺还能导致叮咬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液外渗出现水肿,表现为隆起的“风团”,同时组胺会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觉。平时容易过敏的人被蚊虫叮咬后通常会产生比常人更多的组胺量,导致出现大包及硬肿,瘙痒剧烈,并且消退缓慢。
蚊虫叮咬留下的“红包”通常在数天内可自行消退,因此无需特殊治疗。但如瘙痒剧烈,剧烈搔抓后局部皮肤易出现破损,手及指甲中的细菌经由皮肤细小伤口侵入表皮和皮下组织,可引发表皮或皮下组织感染,如脓疱疮、急性蜂窝织炎等。长期搔抓则可形成大小不等角化明显的硬性结节,顽固难治。
蚊虫叮咬留下的“红包”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患者搔抓明显,以夜间为甚。因此,外用止痒药膏是患者治疗的第一选择。
糖皮质激素通过减少致炎介质形成,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水解酶释放,降低细胞膜及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良好的抗炎抗过敏止痒作用。针对较为严重的虫咬皮炎或丘疹性荨麻疹,使用中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外用治疗常常可达到良好效果。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使用部位等,可酌情使用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
其它具有止痒作用的非糖皮质激素药膏也可酌情使用,包括抗组胺类制剂如盐酸多塞平乳膏、非甾体抗炎抗过敏药物如乙氧苯柳胺软膏,具有安抚保护止痒作用的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以及有止痒镇痛作用的复方樟脑乳膏等。复方樟脑乳膏主要成分有樟脑、薄荷脑,苯海拉明等,有很好的止痒镇痛作用,适用于虫咬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
中医则多以祛风止痒、凉血熄风、解毒除湿等方法进行治疗,常用包括除湿止痒软膏,冰黄肤乐软膏等。
蚊虫叮咬虽最常见又最不起眼,但切莫大意。如蚊虫叮咬后皮损和症状明显时,仍需积极治疗。
本文是吴伟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