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守丰 三甲
王守丰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骨科

菁英聚首 共话京都 | 中国骨科菁英会2020骨肿瘤第一次会议圆满落幕

2534人已读

image.png

“三晋在西秦在东,北京正在天之中”,虽然已到立冬时节,北京的天却格外温暖,中国骨科菁英会骨肿瘤专业的菁英们齐聚北京,在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开启骨肿瘤专业会员的首次聚首,中国骨科菁英会2020骨肿瘤第一次会议于2020年11月7日在首都北京圆满落幕!

本次会议中,骨肿瘤菁英们主要围绕着“儿童及青少年原发恶性骨肿瘤治疗的焦点问题——从外科治疗到分子检测”开启深度的探究之旅,针对临床诊疗的热点、难点,分享了各自多年研究的经验心得,并最终梳理会议共识,各位专家们达成一致。

——继往开来——

贯彻组织定位渐入佳境


本场骨肿瘤菁英成长课堂,在骨肿瘤专业主席-姬涛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序幕,姬涛教授先对各位与会专家的参与支持表示感谢,随后他与大家一同回顾了骨肿瘤专业的成长旅程,并分享了对中国骨科菁英会“引领医疗、学术,引领教育,引领创新,引领国际化”的理解,“希望通过中国骨科菁英会与大家一同交流、探讨、学习,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引领。姬涛教授这样说道。
——大咖论道

点明前进方向共迎未来


主题一:骨科的创新与转化


王岩教授首先高屋建瓴地为我们点明了方向,“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医疗时代已经到来,精准医疗、Watson、智能图像分析、精准分诊、电子病历等,已经为我们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在时代进步的同时,医生应该对自己的价值有新的认知。”


随后,王岩教授又补充道“从医生,到专家,再到一个科学家,从一个熟练工到一个真正的医学领军人才,建立创新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临床思维创新,还是临床产品创新,都能帮助医生真正地成长。希望大家都能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把idea变为现实。”


Q:作为一个医生,大多数时间需要关注自己的手术,就算有idea,很多时候也没有精力将其变为现实,请问如何协调两者?


A:Team work。好的idea是需要一个团队大家一起合作来实现的,团队能得到的资源更多,大家一起拼搏,更容易做出成果。

—— 课堂开讲——

与会专家思维火花碰撞


主题二:思考与实践


#青少年恶性骨肿瘤保肢生物学重建的认识

刘巍峰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多种保肢生物学重建的方法,包括旋转成形术、自体骨灭活再植、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大段异体骨置换、人工假体/可延长假体、3D打印

刘教授分析对比了各种生物学重建方法的优点和并发症,并着重分享了自己的团队在“自体骨液氮灭活再植”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其优秀的愈合率和较低的并发症率。


#儿童下肢保肢重建方法的困惑

孙伟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儿童下肢保肢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其生长潜能和肿瘤发生的解剖部位;另外,孙伟教授特别指出,在选择保肢方法时,截肢和旋转成形应该始终被考虑到。

#青少年原发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思考

李振峰为我们介绍了青少年原发恶性肿瘤的几个典型病例,并向我们讲解了最新的国际分期,令人难忘。


#儿童脊柱肿瘤病例分享

韦峰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大家介绍了在骨肿瘤领域中并不常见的儿童脊柱肿瘤的典型病例常见儿童脊柱肿瘤的治疗方法

主题三:(邻)关节重建


#儿童恶性骨肿瘤保留关节的生物重建

姬涛教授作为大会主持人,为我们介绍了儿童恶性骨肿瘤保留关节的几种重建方法及其各自的优劣,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显示了保留关节重建的优势。特别是带血管腓骨移植结合POP钢板固定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愈合率和极低的结构失败率。

#大段异体骨重建

尽管大段异体骨移植在国内的应用呈下降趋势,但在国外,大段异体骨仍是热门的选项之一,何洪波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大段异体骨的应用体会

#膜诱导技术在恶性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

林秾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项应该进入骨肿瘤保肢手术工具箱的技术——膜诱导技术,其技术简单,对术者和机械的要求较低,但需要两期手术及坚强的固定。

#反肩置换在肱骨近端肿瘤中的应用
肱骨近端肿瘤作为骨肿瘤的常见发病部位,反肩关节重建可以明显改善肱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黄鑫教授对此对我们做了相关的分享。
#下肢骨肉瘤保肢技术的应用-病例与思考
骨肉瘤一直是骨肿瘤治疗领域的一项难题,陈飞雁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下肢骨肉瘤的活检、手术边界及综合诊疗
image.png

主题四:3D金属重建


#3D打印假体重建长骨干极限骨缺损的临床实践

以长骨干极限骨缺损(CSBD)的重建修复为背景,闵理教授进一步介绍了3D打印在长骨干超极限骨缺损(UCSBD)中的应用。UCSBD使用常规的重建技术难以修复,可用固定的残留骨更短,如何最大限度达到肿瘤切除与关节功能保留的平衡是他们在重建过程中关注的重点。而3D打印假体则以其高度精确、形态优化好、界面愈合好、支撑强度高的特点成功地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3D打印人工假体重建肢体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关节缺损

特邀嘉宾-杨毅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3D打印假体设计的流程,随后介绍了上/下肢多个部位及关节的假体设计方案,对每个部位的假体设计都分享了小技巧。最后,杨毅教授对3D打印假体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比如其优秀的骨整合功能和优良的力学特性。


主题五:实践中的取舍


#病例讨论-儿童股骨骨肉瘤的重建选择

王守丰教授以一例右下肢股骨远端骨肉瘤病例为核心,带动与会会员的激烈讨论,讨论了可能的手术方案,如旋转成形术、大段异体骨移植等。在确定使用大段异体骨移植后,又进一步分析了近端不愈合情况发生后的解决方法,如带血管的腓骨、髂骨植入。王教授用一个精彩的案例为前面讲的各种重建方法做出了精彩的总结。

#干骺端假体重建失败病例的翻修image.png

姬涛教授分享了一例干骺端假体重建失败后的翻修案例,他选择了骨搬运的方法,最终让患者恢复了一定的功能。通过本案例,姬涛教授展现了假体重建和生物学重建携手合作的思想,助力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

#骨肉瘤分子检测临床应用疑问与讨论

王守丰教授讲解了骨肉瘤细胞癌变的可能分子机制,指出骨肉瘤细胞内存在局限超突变以及广泛重排,其癌变是在14种驱动基因和大量的协助基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但由于骨肉瘤癌细胞的异质性强,NGS有一定的适应人群,虽有少部分人可以获得收益,但仍未获得广泛而有价值的临床应用,因此,往往被作为一线治疗失败后的尝试。


肉瘤分子检测-what to expect


#骨肉瘤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与探讨
王守丰教授从骨肉瘤基因检测出发,为大家介绍了其临床应用的前景及注意事项


#病例分析

黄鑫教授分享了一例富含免疫细胞的高级别软骨肉瘤的治疗过程,在各种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最终使用免疫治疗达到了PR甚至CR的效果。他们的临床研究表明符合某些要素的软骨肉瘤会含有较多的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等。他们还发现免疫治疗存在一个假进展期,可能和免疫细胞募集导致肿块增大有关。

image.png



大会总结


大会在与会专家的热烈探讨中缓缓落下帷幕,各位专家都从自己的实践或是国内外最新的进展,从生物重建、3D重建、假体重建到各种保肢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地交流希望大家在此结交更多的良师益友,共同努力将中国骨科菁英会骨肿瘤专业的明天打造地更加精彩。




王守丰
王守丰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