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经典问答

干燥综合症能口服避孕药吗

发表者:王晋平 人已读


患者: 检查及化验:09年在301医院确诊为干燥综合症,已经治疗3年,病情稳定,现在服用美卓乐两天一片办,羟已奎,帕夫林。请问我可以服用长期避孕药吗,比如说优思明。谢谢! 治疗情况:现在服用美卓乐两天一片办,羟已奎,帕夫林。请问我可以服用长期避孕药吗,比如说优思明。谢谢! 病史:09年在301医院确诊为干燥综合症,已经治疗3年,病情稳定, 请问我可以服用长期避孕药吗,比如说优思明。谢谢!


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由于雌激素代谢紊乱或异常是引起结缔组织病(包括干燥综合征在内)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此类疾病发病、病情活动、加重以及疗程中,不宜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优思明(Yasmin)是一个创新的低剂量单相口服避孕药,也是一种短期口服避孕药,含0.03毫克乙炔基雌二醇和3毫克屈螺酮(drospirenone),因此,也不宜使用。


患者:那请问可以口服什么样的避孕药?


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简介:结缔组织病包括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纳氏肉芽肿、巨细胞动脉炎及干燥综合征等。美国风湿学会1982年修订的风湿病分类中,结缔组织病还可包括变应性血管炎、贝赫切特氏病、结节性非化脓性发热性脂膜炎等 。

以结缔组织病中最常见与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免疫因素: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形成,提示B细胞活动亢进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周围血中B细胞体外培养实验结果发现其增殖能力较正常强8~10倍。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关系表现为:①在纯合子双胎中有很高(69%)的一致性,②SLE患者家属成员中发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③北美白人中SLe 与HLA DR2、DR3有关。这可能是由于位于HLA D区的免疫反应基因(Ir)对抗原(包括自身抗原)所激发的免疫反应的程度有调节作用的缘故。

(3)其他:非遗传因素在启动自身免疫反应中亦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①药物:盐酸肼苯哒嗪(hydralazine)、普鲁卡因酰胺(procainamide)等可引起SLE样反应。但停药后常可自愈;②病毒:在实验动物NZB和NZB/WF1小鼠中的自发性SLE样病中发现C型病毒感染,在肾小球中可检出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但在SLE病中病毒因素尚未能充分得到证实;③性激素对SLE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其中雄激素似有保护作用,而雌激素则似有助长作用,故患者以女性为多,特别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病情在月经和妊娠期加重。


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
避孕药是一种女性吃完后可以免于怀孕的激素药物。里面含有雌激素雌二醇和孕激素。


避孕药的历史分两个主要趋势,一方面使雌激素剂量降低,另一方面开发选择性更高的孕激素制剂以使孕激素剂量降低,同时保持其高效性,良好的周期调控,而副反应发生率低。

1)雌激素剂量减低。为了降低副反应,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的剂量从最初的每片150μg逐渐减至20-35μg,称为低剂量避孕药,最新的甚至只有15μg。原因如下:有提示雌激素剂量与血栓发生有关,已显示雌激素剂量与凝血机制的改变程度相关。许多不严重但却给使用者带来不方便的副反应,如恶心、乳房胀痛、呕吐,主要由雌激素引起。

2)开发选择性更高的孕激素。雌激素剂量减少的同时,孕激素的剂量也在减少,高效孕激素的产生使之成为可能。研究发现孕激素剂量与动脉疾病发生率相关,即使是低剂量,这些老一代的孕激素仍对胆固醇LDL、HDL的平衡产生不良影响。以上原因导致更多的研究去开发新的孕激素,从而改善OC对脂代谢的影响。已证实孕激素的雄激素作用越强,对脂代谢的不良影响越大。

减少雌激素剂量的原因:较高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凝血系统的改变、及其他的副作用如恶心、乳房胀痛、呕吐等。

开发强孕激素活性及低雄激素活性的孕激素原因:雄激素活性高的避孕药容易引发动脉疾病。
----因此,此时,此病,这种情况下,适宜选用避孕药之外的其他避孕方式与方法。

避孕(contraception)是应用科学的原理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使女方暂时不能受孕的方法。各种避孕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要根据男女双方的年龄、健康情况、子女的多少、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因人因地选择不同的方法:①避孕药。②工具避孕。③其他方法:如安全期避孕法、体外排精避孕法、压缩尿道避孕法,避孕效果均不理想,不宜推广。免疫避孕、超声避孕、微波避孕及温热避孕法正在研究中。

本文是王晋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