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丹 三甲
陈丹 主任医师
重医大附一院 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

祝贺陈丹在“胸外最强音”全国比赛中获西部第二名 —兼谈单孔胸腔镜单向式后基底段/外基底段切除术的优点

2170人已读

11 月 29 日,“胸外最强音”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西区复审评审会在成都圆满举行。本次大会的西部大区由四川、重庆、河南、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十个省市地区组成,是覆盖范围最广泛的大区。经过全国初选评审专家的严格筛选,24名胸外科医师晋级本次西区复审评审会,由全国知名胸外科专家组成的复审评审团,经过严格的现场评分,最终陈丹副教授以“单孔胸腔镜单向式后外基底段切除术”获得亚肺叶40岁以上专家组西部第二名。

“胸外最强音”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是由我国著名的胸外科专家赫捷院士领衔,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这两大全国最权威胸外科学术组织首次联合举办,中国胸外科史上学术规格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一次学术成果展示盛会。陈丹副教授的“单孔胸腔镜单向式后外基底段切除术”能在大会上获得竞争最激烈的亚肺叶(肺段/联合肺段/联合亚段切除、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等手术治疗肺小结节的术式均称为亚肺叶切除)40岁以上专家组西部第二名,足以证明该项术式的先进性。那么,单孔胸腔镜单向式后外基底段切除术先进在哪里呢,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后基底段和外基底段切除,由于其段门结构深入下肺叶的中央,手术暴露困难,如下图一,在传统后/外基底段切除术时,胸外科医师们先切开背段(S6)与基底段(S7、S8、S9、S10)的平面(图一中蓝色线条),打开这个平面后暴露后/外基底段的段门结构,进行处理,处理完段门结构后再切开外基底段(S9)与前基底段(S8)的平面(图一中红线),这样就切除后/外基底段了。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切除方法多切开了平面(如图二中绿色线条所示),它有什么后果呢?后果就是切断了背段(S6)与保留的基底段(S7、S8)之间延续(如图三,S6与S7、8之间是分开的),不利于保留肺组织的复张,不利于肺功能的保护。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方法切除后外基底段相较于以前不得不把整个下肺叶一起切掉来说还是保留了较多的肺功能,也是一种进步了。幻灯片1.JPG幻灯片2.JPG幻灯片3.JPG

但是,优秀的胸外科医师认识到传统后/外基底段切除术的缺点,就一点会想尽办法来改进手术方法,单向式后/外基底段切除术经过艰苦不懈的探索产生了。单向式的方法不用打开背段与基底段之间的平面,而是另辟蹊径,从肺下韧带入路解剖段门结构,直接先把段门结构处理完后再切开前基底段(S8)与外基底段(S9)的平面(如图四的红线),最后切开背段(S6)与后/外基底段(S10、S9)的平面(如图四的蓝线)。如果是后基底段(S10)切除术则只需打开外基底段(S9)与后基底段(S10)的平面,以及背段(S6)与后基底段(S10)的平面(如图五的蓝线与黄线)。

幻灯片5.JPG幻灯片4.JPG

这样,单向式后/外基底段切除术保留了背段(S6)与保留的基底段(S7、S8)之间延续,利于保留肺组织的复张,有利于肺功能的保护。单向式后/外基底段切除术秉承了“不该切的绝对不切”的精准理念,是微创胸外科的典型代表,微创不仅仅是切口的微创,更应该是内部器官操作的微创。

单向式后/外基底段切除术操作相较传统手术方法,手术操作难度较高,所以即使在国内一些大的胸外科中心也是采用在胸部打3-4个孔的多孔胸腔镜来完成。但是,如果在“胸外最强音”的舞台上只是采用多孔胸腔镜手术,并不一定能得到全国知名胸外科专家组成的复审评审团的青睐,陈丹副教授具备精湛的单孔胸腔镜技术,已经常规完成单孔胸腔镜单向式后/外基底段切除术。他只需在胸部打1个小孔即能完成多孔胸腔镜3-4个孔才能完成的手术,不仅作到了手术内部器官操作的微创,也作到了手术切口的微创,同时作到精准规范与微创才得到全国专家评审的好评,获得西部第二名的好成绩。

个人介绍 带二维码.jpg

陈丹
陈丹 主任医师
重医大附一院 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