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梁赜隐 三甲
梁赜隐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2020年ASH会议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进展

2046人已读

2020年12月5-8日,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盛大召开。这是全球血液领域一年一度的最高规格盛会,代表全球本专业最高学术水平,汇集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及最新的药物研发数据。本文聚焦62届ASH会议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的评论介绍。

激素耐药或依赖慢性GVHD治疗新进展:芦可替尼REACH3研究(Abstract#77)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标准一线治疗为糖皮质激素,但仍约有50%的患者为激素耐药性或依赖性cGVHD(SR/D cGVHD),需要进一步治疗。目前,尚无标准二线治疗方案。本次ASH大会上报告了一项随机、开放的III期临床研究——REACH3研究(NCT03112603)的主要结果,旨在评估芦可替尼(RUX)与最佳可用治疗(BAT)在SR/D cGVHD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C7D1(24周)总体缓解率(ORR),与最佳治疗相比,芦可替尼的ORR提高了近一倍(49.7% vs 25.6%;OR,2.99;P<0.0001)。该研究关键次要终点是C7D1时的无失败生存率(FFS)以及改良的Lee症状评分(mLSS)的变化。与最佳可用治疗相比,RUX组患者的中位FFS显著延长(未达到 vs 5.7个月;HR,0.370[95%CI,0.268-0.510];P<0.0001),而mLSS缓解率也显著高于BAT组(24.2% vs 11.0%;OR,2.62;P=0.0011)。

该研究是慢性GvHD领域第一项获得成功的III期试验,将有望改变cGVHD治疗的临床实践。

mmexport1610087387356.png

老年高危MDS患者的移植(Abstract#7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唯一治愈选择,是年轻高危MDS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移植对于对老年人的益处尚未明确。

本次会议公布了一项在50-75岁中高危MDS患者中进行的临床试验,该研究根据是否具有HLA 8/8相合无关或亲缘供者分为移植组(n=260)及非移植组(n=124)。

这项研究的意向性治疗(ITT)分析中显示移植组患者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移植组和非移植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7.9%和26.6%(p=0.0001),3年无白血病生存率分别未35.8%和20.6%(p=0.0003)。所有亚组均展现出一致的获益。年龄大于65岁患者OS与50~65岁患者相似(HR,2.962[95%CI,1.429-6.14])。移植组生存质量较非移植组无下降。

该研究入选了best of ASH摘要,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明确的证据,即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存结局。

mmexport1610087393240.png

GVHD治疗领域的新药:KD025-213(ROCKstar试验)(Abstract#353)

本次ASH公布了数项GVHD新药的1,2期临床试验结果,包括二代JAK抑制剂、JAK/mTOR阻滞剂及ROCK2通路抑制剂。

ROCK2是一种调节免疫应答和纤维化途径的信号通路。选择性ROCK2通路抑制剂belumosudil(KD025)可通过下调过度活化的Th17细胞,上调Treg细胞功能而重建免疫平衡,同时可减轻组织纤维化。 ROCKstar试验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II期研究,在先前接受过至少2种系统疗法的cGVHD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中开展。本次会议公布了12个月随访数据,belumosudil显示出显著疗效。

该研究中,受试者为接受过至少两种药物全身系统性治疗的cGVHD成人或青少年患者,其中67%患者为NIH重度cGVHD,34%患者既往曾应用伊布替尼治疗,29%患者既往曾应用芦可替尼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总体缓解率(ORR)高于试验统计假设的50%。200 mgQD治疗组的患者ORR为73%(95%CI:60%-83%;p <0.0001);200mgBID组患者的ORR是77%(95%CI:65-87%; p <0.0001)。亚组分析中,无论是疾病的严重程度还是不同器官脏器的累及数量,还是既往BTK、JAK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cGVHD患者,均能获得68-80%的ORR。次要研究终点中,64%患者糖皮质激素减量,45%患者CNIs减量。应答及未应答患者均获得有临床意义的LSS缓解。

该药物有望为骨髓移植后的cGVHD患者带来安全有效的最新治疗,具有改变cGVHD治疗模式的潜力。

mmexport1610087407901.png

供者克隆性造血对移植结局的影响(Abstract #80)

该研究是一项来自于Dana Farber及Johns Hopkins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00~2016年172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克隆性造血(CH)相关基因,旨在探索供者CH对移植预后的影响。

共有338位供者(22.5%)检测出克隆性造血,其中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0.01占11.7%,最常见的CH相关基因包括DNMT3A(3%),TET2(1%)。

mmexport1610087398445.png

对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多因素分析发现,供者克隆性造血VAF≥0.01的患者PFS更优(HR 0.79,95%CI 0.66-0.95,p=0.011),而供者VAF在0.005-0.01之间对PFS无影响。这种优势可能与供者较高比例的DNMT3A突变有关。亚组分析发现供者DNMT3A突变的患者无论是OS、PFS均获益(HR 0.79,95%CI 0.66-0.98,p=0.042;HR 0.72,95%CI 0.58-0.89,p=0.003),复发率显著下降 (HR 0.74,95%CI 0.57-0.96,p=0.022)。这种优势可被PTCy预防GVHD方案消除。而较高龄(>40岁)DNMT3A突变的供者移植预后与年轻供者类似,OS及PFS均显著优于高龄无DNMT3A突变供者(p=0.01,0.0009)。

mmexport1610087403433.png

供者来源的白血病(DCL)主要发生在供者出现TP53突变或剪切体突变的患者中,供者DNMT3A及TET2突变不增加DCL发生率。

该研究发现供者克隆性造血的发生较普遍,其中DNMT3A突变可使患者获得生存优势且复发率低,合并DNMT3A突变的较高龄的供者也可作为可选供者。供者高危突变,如TP53及剪接体基因突变会增加DCL发生率,不建议作为移植供者。该研究的结果颠覆了移植医生既往选择供者时的一些观念,如尽量避免克隆性造血供者等,为今后供者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但供者克隆性造血对移植预后的影响尚需前瞻性队列证实。有研究表明,DNMT3A突变的克隆性造血人群,心脏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循环免疫细胞炎症因子表达上调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因此尚需移植后长期随访数据观察其非血液相关远期副作用。

mmexport1610087916534.jpg



梁赜隐
梁赜隐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