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管损伤 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微创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英文缩写: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急性/慢性胆囊炎等胆囊病变的常用方法,也是肝胆外科的一个基本手术。但是,由于胆囊、胆管及肝动脉及分支的解剖位置变化大,所以经常出现出血、胆漏等并发症,严重者造成胆总管损伤、大出血,处理不善,将导致患者生命危险!胆总管损伤即使手术中及时发现,有效处理,如行“胆肠吻合术”等,将引起胆管的逆行感染,吻合口狭窄、梗阻,胆管结石形成等,出现反复的腹痛、发烧、黄疸等,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下面介绍一个我处治疗的因胆管损伤行“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病例中的一例,通过我们的在国内外领先的超微创技术“经皮肝穿刺胆管取石术(简称PTCL)”,打一个铅笔大的小孔,顺利取出胆管结石,处理胆管及吻合口狭窄,取得很好疗效。
患者女性,64岁。约2年前因患“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不慎损伤胆管,术中及时发现,行双胆肠吻合术(左肝管—空肠吻合术+右肝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第四天出现胆漏,治疗20余天后胆漏停止,拔出引流管。以后反复发烧,约两月后加重,开始反复出现发热,伴有腹痛,行超声、CT等影像检查后提示胆肠吻合口狭窄,反复住院治疗8月余。约8个月前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发热8月”来我院,诊断:1、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炎;2、胆肠吻合口狭窄;3、胆囊切除术+胆肠吻合术。经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左右双侧穿刺“PTCL+PTCS”,取出肝胆管结石及胆管内大量絮状物,分别扩张左肝管—胆肠吻合口、右肝管—胆肠吻合口至14Fr,并分别放置14Fr引流管引流胆汁同时支撑狭窄吻合口。约2月后行第二次手术“经瘘道胆道镜探查+取石+狭窄扩张+引流管更换”。现来我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诊断:1、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炎;2、胆肠吻合口狭窄,PTCL+PTCS后;3、胆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后等。体查:生命征正常,无皮肤巩膜黄染等。
一、第一次PTCL前影像资料
1、超声:
1.1 肝内胆管扩张,未排除肝门部胆管狭窄。
1.2 胆囊已切除。
1.3 脾不大。
2、CT:
2.1胆囊切除术+胆肠吻合术后改变,肝内胆管多发轻度扩张并散在积气,肝门部胆管小结石。
2.2食管下段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稍肿大,考虑为反应性增生。
3、MRCP:
3.1、胆肠吻合术后改变,肝内胆管扩张,拟吻合口部胆管狭窄。
3.2、肝门区、腹主动脉旁多发增大淋巴结,考虑炎性增生。
3.3 胰管轻度扩张。
二、此次PTCL前影像资料(第二次手术后半年)
1、超声
1.1 肝内胆管扩张并积气,未见明显残余结石
1.2 胆囊已切除,胆总管上段未见明显扩张。
1.3胰腺不大,脾不大。
2、CT
2.1胆囊切除术+胆肠吻合术后改变,肝内胆管多发轻度扩张大致同前,散在积气较前稍增多。
2.2 腹腔、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致同前,考虑反应性增生。
2.3 两下肺少量炎症及两侧胸腔少量积液。
在全麻下行“经瘘道胆管探查取石+吻合口探查+胆管引流术”。拔出原14Fr引流、支撑管,术中见瘘道通畅,胆管内少许絮状物及细小结石,分支胆管内无结石,干净,吻合口通畅,顺利通过胆道镜,留置16Fr引流管。
超微创//PTCL,一个铅笔孔,取尽胆结石,纠正胆管、吻合口狭窄!
本文是黄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