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难缠的反流性食管炎,读懂“论持久战”
RE作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在消化内科门诊中并不少见
中国上海调查显示RE患病率约为6.4%[5]
RE患者症状往往较非RE患者更为严重,
且进展为巴雷特食管(BE)的风险显著增加
如果治疗不充分,
可导致多种食管并发症[6],例如:
食管溃疡、食管狭窄、食管出血
Barrett食管、还有食管腺癌
既往研究表明,RE是一个反复复发的疾病,
需要长期维持治疗[7]
因此,面对难缠的RE
我们的“小目标”
缓解症状和黏膜愈合
我们的“终极目标”
预防复发和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1]
首战告捷后,必须乘胜追击
才能“保卫胜利果实”
战略上,是持久战
战术上,是歼灭战
兵法一:调整生活方式是RE的基础治疗手段。包括戒烟戒酒、减肥、抬高床头、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停止摄入辛辣食物等[4,8-10]。
兵法二:部分药物可以诱发或加重反流症状,要慎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茶碱、苯二氮卓类药物等,可以造成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从而加重病情[11]。
兵法三:抑酸是治疗RE的基本方法,“初始治疗+维持治疗”的全程管理理念贯穿于RE治疗的始终,有助于更好的达成RE的治疗目标(黏膜愈合+症状缓解)。维持治疗分按需治疗和长期治疗,目前指南推荐,抑酸药物是最经济、有效的治疗药物[4]。
兵法四:针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轻度食管炎(洛杉矶分级:A,B)患者,可采用按需治疗[4]。
兵法五:针对抑酸药物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洛杉矶分级:C,D)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与按需治疗相比,长期治疗能更好的维持重度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愈合[4]。
Tips:一项纳入539例不同程度食管炎患者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发现,停药后重度食管炎患者更易复发,治疗6个月后,每日治疗组中约81%的患者仍能维持食管黏膜愈合状态,而按需治疗组仅为58%,提示每日维持治疗能更好地维持重度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愈合[12]。
兵法六:RE复发与胃内pH4 HTR*(pH>4的持续时间占比)相关[13]。根据数据模型推算当24h胃内pH 4 HTR≥90%(4周后)或24h pH 4 HTR≥75%
本文是丰岩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