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俊琦
副主任医师
南医三院
康复医学科
经常足后跟、脚掌痛?可能是高弓足
2433人已读
我有足弓啊,为什么还是走不得?有些患者如是说,我也很无奈。
要知道足弓太高也是一种病态。行内称为高弓足。
如何辨认?
在内踝顶点连接到第一跖骨基底的连线叫费氏线。高弓足的患者舟状骨会落在费氏线之上。
在这种姿势下,病患的脚印与地面的接触点会减少,中足部分甚至未见印迹。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病患有足内翻、第一跖骨屈曲、前足内收和爪状趾。如下图。
正常足弓及足底印迹
高弓足及足底印迹
高弓足使足弓两端更加靠近,足底筋膜因此缩短,让患者在承重状态下,足踝乃至下肢的应力分散受到影响,导致足后跟痛,脚掌疼痛或抽筋,足底筋膜炎,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脚趾弯曲爪状畸形,同时下肢的力学也深受影响,膝盖、臀部、腰部等部位出现疼痛等不适。
如何自我纠正?
01
辨认是否因为遗传因素、结构性改变和神经损伤导致的高足弓。
需到医院就诊,辨识是否存在神经麻痹性肌肉失能等因素。对于结构性改变和神经损伤导致的高弓足,本推文的一些纠正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02
足踝骨科和康复科医生若有推荐,依从医嘱使用辅具,特别是量身定制的辅具,能带来显著的效果。
03
评估是否存在其它不良姿势。
特别是下肢的不良姿势,并针对性处理。
例如足内翻,可看前面推文:
04
伸展足底筋膜
05
过重的患者,除了减少长时间的行走和站立外,需减轻体重,增加基础代谢率。
注:上述图片主要来源于Jane Johnson[著]. 刘鼎浩,李维轩[译]. 姿势矫正[M]. 台湾:合记图书出版社,2018.
本文是陈俊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