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清燕
副主任医师
广医二院
消化内科
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
851人已读
反流性食管炎隶属于中医“吐酸”“胃脘痛”“噎膈”等范畴,其病位在胃、食管等部位。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不舒,气滞不畅,日久化热化火,灼伤津液,食管失去濡养,或因气滞津停,加之嗜食肥甘,痰热内生,痰阻食道,胃气不降而发生本病。
反流性食管炎虽不至死,但却叫人生不如死。
反流性食管炎,寻根究底,
只怪“闸门”关不住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
食管和胃的连接处有一道“单向闸门”——食管下括约肌。
“闸门”开放时,允许食物从食管进入胃;“闸门”关闭时,可以防止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一旦各种因素使“闸门”关闭不严,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逆向流入食管,就会使食管黏膜出现炎症、糜烂,发展成反流性食管炎。
烧心、反流、胸痛是
反流性胃炎的常见症状
烧心、反流和胸痛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常常发生于饭后1~2小时。
烧心和反胃常常与姿势有关,弯腰、咳嗽、用力排便、平躺或侧卧等姿势会加重症状。
另外,还会出现胸痛。疼痛部位在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颈、下颌、耳和臂部。
此外,反流性食管炎还会引起食管痉挛或食管瘢痕狭窄、溃疡,引起吞咽困难,甚至吞咽疼痛,严重时会引起慢性食管出血。
还会引起慢性炎症、慢性声带炎、气管炎和肺炎等。
本文是沈清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