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郑昱新 三甲
郑昱新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骨科

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2250人已读

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点,是在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软骨下骨三者之间分解和合成代谢失衡的结果

调查发现,关节炎已成为主要的致残原因多发生在膝和髋等负重关节以髌股关节最为多见据统计全世界骨关节炎的总患病率约为 15其中 5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达到 50最终致残率高达 53衰老肥胖创伤劳损遗传等均是骨关节炎的致病因素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学术界对膝骨性关节炎早期诊断存在争议。所谓的早期膝骨性关节炎Luyten 等认为 其应符合以下几项:(1存在膝关节疼痛;(2符合Kellgren-Lawrence 放射学标准中的 0 期或Ⅰ期或者Ⅱ期中有明确骨赘但关节间隙正常者;(3关节镜或者磁共振检查提示关节软骨变性及损伤目前的诊断方法通常不能早期发现疾病 特别是对于早期无明显关节症状的患者。 目前临床上普遍的情况是患者直到骨关节炎进入晚期出现关节损害时才被诊断尚不能找到一种用于普查早期骨关节炎的诊断方法 而关节镜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关节软骨的金标准但因操作复杂费用昂贵及有创性等一些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其作为早期诊断工具的困难性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简单实用高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我们根据文献提供的循证证据,筛查了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共9个项目(性别、体重体脂、外伤、下肢力线、日常活动量等),根据临床量表制定的科学原则,制定了骨关节炎临床风险评估量表,目前正在进行专家咨询论证阶段,待发布有关专家共识,有望成为骨关节炎早期诊断有力的临床工具。
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其具有组织对比性强空间分辨率高可进行多序列多参数多方位采样全面显示关节软骨的厚度轮廓形态和信号改变等优势迅速成为关节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它可清楚地显示软骨的细微变化这对早期诊断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有学者通过核磁T2 Mapping技术来定量测量软骨的T2值,以此来定量分析软骨的病变程度,尤其是在骨关节炎的早期,肉眼无法分辨核磁上软骨的病变图像。实际上组织的T2值就是反应组织的含水量,因此这个技术可以早期发现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的含水量,我们早期的研究发现骨关节炎早期软骨的含水量是明显增加的,随着疾病进展,软骨内的水分逐渐减少(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期)。因此骨关节炎早期可以发现软骨的T2值显著增加。

另外在传统的 MRI关节软骨表面层和中间层在 T2加权图像中表现为高信号临床用途主要为评价软骨的中间层和表面层而关节软骨深层和钙化层的 T2 值较短平均为 510 ms常规脉冲序列不能获得这种 T2 值范围的数据随着 UTE 成像的出现因其脉冲序列的 TE 短于现代临床磁共振设备常规可用的最短 TE 10200 所以可以探测 T2 弛豫时间在几百微秒内的短 T2 组织能使 TE 达到 8200 μs其最早应用于临床肺部成像 关节软骨深层在常规 MRI 中表现为 黑色而在 UTE 图像中则可获得明显高信号再结合一些抑制长 T2 成分的序列可以抑制关节软骨表面层和中间层以及软骨下骨骨髓的高信号 而使短 T2 成分的软骨深层和钙化层突出显示软骨与软骨下骨的分界变得清楚这样有利于评价骨关节炎或导致软骨破坏性疾病中软骨的全层缺损另外还可以判断是否累及软骨的深层和钙化层因此 UTE 成像在评价软骨深层和钙化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很多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骨关节炎早期病变主要发生软骨下骨和软骨交界处(也有人称之为骨软骨连接处),本人也在国内学术期刊上有相关论述,国际骨科学杂志2012332)。因此MRIUTE成像对骨软骨连接处的清晰显示可以早期发现患者的局部异常表现,这对骨关节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我们也要看到上述两项核磁技术的其缺点,一是价格相对贵一些,二是扫描时间相对长一些,我院目前常规开展这两项技术,每周也只能安排不到10例患者进行检查。即便是国内知名的大型医疗机构开展这两项技术的少之又少,基层及不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则更不可能开展这两项技术。

关节炎的早期病理改变主要是关节软骨表面的毛糙,有研究发现高频超声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病理变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可清晰地显示关节面软骨的厚度及表面是否光滑其对早期软骨病变的表现为病变区回声增高 Wang 等的一项动物实验中发现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可以清楚地观察关节软骨病变的分级情况 但对人体软骨病变的观察还需进一步研究超声生物显微镜是利用高频超声回波成像采用高频率50100 Hz的超声波探头可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无放射损害等特点现常用于眼科检查杨依依等利用猪髌骨关节软骨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发现定量超声成像QUI所分析的软骨表面超声参数URIRC可以评估退化软骨中蛋白多糖和胶原成分的减少情况 可为骨性关节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Huang 等提出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或许可代替关节镜对关节软骨进行评定利用血管内超声探头测量关节软骨厚度及表面放射波振幅与高频超声系统对比分析两者具有高相关性目前超声检查诊断早期骨关节炎仍处于探索阶段。我院骨关节科与超声诊断科也正在密切合作研究,有望近期在超声诊断早期骨关节炎方面有重大突破。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手段的提高目前许多研究者在试图寻找用于临床评价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学标志物 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液或关节液等其它体液的相应酶或细胞因子等作为辅助指标早期发现并诊断骨性关节炎。我们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血清 COPM 可作为诊断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一个新颖生物标志物(中国骨伤,2012第5期)COPM是一种细胞外糖蛋白属于血小板反应素家族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关节疾病标志物是膝骨关节炎病程中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滑膜病变早期阶段的特征性改变近来关于膝骨关节炎的另外一个热门生物标志物是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属于 MMPs 分类中的胶原酶又称胶原酶-3对可直接降解软骨基质中最具特征含量也最多的Ⅱ 型胶原变性裂解作用最强通过破坏胶原肽链 GLY794-Leu795 之间的肽键进行启动继而破坏软骨的拱形纤维结构最终使关节软骨破坏 因此 MMP-13 对Ⅱ 型胶原的裂解在骨关节炎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还有其他一些用于早期诊断骨性关节炎的生物标记物 如在骨性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白介素-1IL-1对关节软骨的破坏和热休克蛋70HSP70对关节软骨的保护IL-6MMP-1MMP-3YKL-40 BMP-7等的变化亦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表现出来
迄今为止早期OA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尽管一些生物标记物在骨性关节炎的早期阶段明显增高但许多生物标记物对其进行检测尚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因此真正寻找到骨关节炎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并应用于临床诊断还需要进一步大量研究
5 展望
迄今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并不适用于早期诊断因此迫切需要找出早期诊断的方法,我们通过制定骨关节炎风险评估、核磁共振或超声检查结合生化检查,综合判断可以提高对骨关节炎早期诊断效率,最终能为骨关节炎的精准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


郑昱新
郑昱新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