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材与生育的小问题与大道理
1.卵子对体重有多挑剔

卵子和体重息息相关,太胖了,卵子不排,太瘦了卵子也不排。
医学和营养学有个名词叫BMI,我们可以暂且把它理解为人体密度,因为它是体重÷身高㎡,这个密度最好在20-25之间,超重女生BMI>27,卵子罢工的风险系数是3.1,而过瘦女性BMI<17,卵子罢工的相对风险系数是1.6。所以国民大众的思想需要矫正一下,太胖太瘦都可能导致不孕症。
2.太胖太瘦了为什么影响生育?

坊间有一种传说,吃激素就会发胖。要纠正一点,激素也五花八门的。我们谈激素就往胖了想的那是糖皮质激素在主打,而和生育息息相关的是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这雌雄和孕激素统称类固醇物质。
有点眼熟啊!很多人都知道胆固醇。胆固醇是发胖的元凶,但这些胆固醇衍生出来的亲友团在正常或者病态需要医生合理纠正的情况下,均不会直接参与脂肪的存储。所以也就没有发胖的嫌疑了。他们只是本分的完成孕激素向雄激素,雄激素向雌激素周而复始的轮岗工作,在更多内分泌激素的催化下,促进排卵过程的精准完成。
但是,脂肪不甘寂寞。如果大家的脂肪在身体中没有变成卡路里而是堆积起来,就一定会影响她的亲朋好友的战斗力。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的轮岗制度就会被打乱。
因为,我们过胖,脂肪会分泌活性较常规雌激素(雌二醇)弱一些的雌酮,部分类性腺功能的作用就会膨胀起来。雌酮干扰雌激素和LH的分工协作,打断HPOA轴触发排卵的关键动作。
相反,我们过瘦,机体的能量会优先分配给基础代谢需要,比如呼吸、心跳、血压。生殖能力进入低电量待机状态,也会出现闭经,不孕的现象。
3.能量与体重什么关系?

大家都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它在物理学上名声大噪。但大家很少理会它的提出者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1829 )除了是英国物理学家,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名医生。他说: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当大家不活动,或者摄入超标后,能量悄悄转化成体重,但是体重不会凭空消失。
库存过剩的现象如果凸显出来,对于相对恒定、健康的机体代谢率来讲,就会应激性、暂时性关闭超负荷运转状态的胆固醇代谢,类固醇作为亲友团也会跟着被关闭和限制。表现在胖人身上,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就会紊乱:胖男孩子有娘娘腔,胖女孩子排卵不作为。
反过来想,如果大家都把审美标准拉到排骨美人上,有膘就拉仇恨,不科学的盲目节食,盲目加大运动量,也会过犹不及。
机体库存不足,就会让优先选择的机会主义抬头。能量首先去满足基础的代谢,深层次的生殖所需能量就会暂时性被关闭。所以很多女运动员会有闭经,很多疯狂节食的女神团会出现生育能力的暂时性睡眠,甚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4.平时怎么调理可以养卵?

了解了无敌智慧的机理能量代谢和生殖系统的关系后,大家似乎清楚了排卵和能量、体重之间的关系。
那么如何养卵的秘籍聪明的姑娘已经找到答案了。
尊重机体的能量守恒定律,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下午茶、夜宵,谁在吃啊?
那些所谓超级忙碌的三餐无定时的人在吃。
垃圾食品、各种饮料,谁在享用啊?
那些所谓休闲娱乐的年轻朋友在享用。
而这些膳食种类太休闲,膳食频率太boss感的人群恰恰是不孕症就诊的高发人群。
所以拥有好容颜在医生眼里,不如拥有好身体,在生殖医生眼里不如有正常健康的卵子更具有内涵。
一句话,你对生命的态度就是生命对你的态度。
规律作息,科学运动;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
甜咸粗淡百姓事
百味人生一人尝。
多吃粗纤维,合理搭配优质蛋白饮食,拒绝味蕾刺激,拒绝盲目减重的所谓“行为艺术”。
本文是胡晓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