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含 三甲
王含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科

【假如我是帕金森病患者】——如何对付飘忽不定的血压

1659人已读

做一个帕金森病专科医生,我经常感觉到帕金森病患者的不容易。每每就诊接近结束,患者和家属都舍不得离开,我总是不得不收起笑容和眼神的对视,以免没有时间留给下一个患者,但也深感歉疚和无力。尽管做了不少的科普,不过似乎总是不能穷尽患者的问题。也难怪,帕金森病的症状的确太复杂了,处理起来往往又不是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的。让患者浩瀚的科普文章中搜寻和拼凑信息,估计也并不容易。

在医学教学中有一种方式叫做“标准病人”,即扮演具有某种疾病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以便让医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受此启发,我来扮演一下“模范患者”,让患者朋友们增加代入感,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疾病带来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当帕金森病患者遭遇血压波动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背景知识】

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血压波动,表现为血压过低(体位性低血压)或过高(卧位高血压),虽然相当多的患者是无症状性的,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导致站立位头晕,严重的反复出现晕厥,不仅限制活动,还可能造成外伤等恶性后果。血压过低除了在站立位容易出现,也容易出现在餐后,特别是进食过饱或淀粉类食物过多时,称为餐后低血压。由于帕金森病的药物多数也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因此会带来额外的血压波动机会。

【日常生活的应对策略】

既然血压的波动是随着体位变化、进餐、服药而出现的,如何安排一天中的生活就显得尤为关键。不妨做如下参考:

「早上6点」——该起床啦!

  • 饮水400-500ml,可以是淡盐水或者是功能性饮料;

  • 在起床前做一下下肢肌肉收缩的练习,例如勾脚、绷脚;

  • 穿好弹力袜,弹力袜可以增加15~20mmHg的血压;

  • 如果觉得弹力袜特别不舒服,也可以考虑佩戴腹带;

  • 如果医生开了升压药(如米多君),起床前是最合适的服药时机

「早上6:30」——晨练和服药

  • 起床后的洗漱活动结束,开始服用第一顿帕金森病药物,服药后别忘了记录守帕哦;

  • 为了配合药物起效,可以适当做一点康复老师教的伸展动作,这个时候如果药物还没有起效,建议坐位完成动作,以保证安全

「早上7:30」——早餐时间

  • 服用早餐,注意不要吃太饱,食物构成也不要都是淀粉类食物,以免加重餐后低血压

「早上8:00」

  • 开始工作或者上午的活动吧!

「上午10:00」——上午休息

  • 稍事休息,补充点水分,可以适当加餐。

  • 忙里偷闲做些肌肉收缩的训练哦

「中午11:00」——服药

  • 准备吃午饭了,午餐前一个小时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如果血压在午餐后容易出现偏低,可以在这个时候同时服用升压药物

  • 服药后记录守帕,并记录早上那顿药物的效果,别忘了记录是否有低血压的发作(例如头晕及出现的时间)

「中午12:00」——午餐时间

  • 吃午饭。和早餐时一样,注意不要吃太饱,食物构成也不要都是淀粉类食物

  • 进餐后适当休息,可以在躺椅上靠一靠,以减少餐后血压低造成的疲劳感

「下午4:00-5:00」——服药和康复训练

  • 准备服药第三顿帕金森药物了

  • 此时可以做一些康复训练动作,例如下肢的肌肉收缩练习。下肢力量的加强有助于体位性低血压的改善,也可以减少升压药的使用

「下午6:00」——晚餐时间

  • 吃晚饭。和前两顿时一样,注意不要吃太饱,食物构成也不要都是淀粉类食物。通常晚餐可以安排一些蛋白质略微丰富的食物,以补充一天中需要的蛋白质。

  • 晚餐后仍然要稍事休息

「晚上7:00-8:00」——康复训练时间

  • 可以做些康复训练

「晚上9:00」——服药

  • 有些人要准备服用一天中的最后一顿帕金森药物了

  • 此时别忘了清点一下今天的守帕记录是否都记完整了,回顾一下今天是否发生了体位性低血压或者相关的症状,记录下来

「晚上10:00-11:00」——准备就寝

  • 避免睡前饮水;

  • 如果有夜间高血压的患者,酌情服用短效的降压药物;

  • 弹力袜或者腹带用了一天了,是时候解放一下了;

  • 如果想要泡个脚或泡个澡,千万时间要控制,水温不要过热;

  • 头高位休息(30-45度),尽量避免平卧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日常可借鉴的时间安排,帕友们还需要留意其他合并用药,因为有些药物可能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或协同降压作用,因此可能会加重日间的体位性低血压,或造成更多的血压波动机会。最好的方法是,对您的药物心中有数,可以记下所有的药名,必要时请医生协助进行药物的筛查。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PUMCH帕友家园”,更多好文敬请关注)

王含
王含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