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显涛 三甲
刘显涛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肺病科

我国二手烟的现状、危害、原因

6466人已读

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烟雾因而成为被动吸烟者。根据全国吸烟情况抽样调查结果得知: 343 563名不吸烟者中39.75%受到被动吸烟危害。在家中被动吸烟的占67.1%,在工作场所或其他公共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占14.4%,每日在家及在公共场所都受到被动吸烟危害的占18.96%。被动吸烟主要场所分别为家庭和公共场所 。

1. 1 半数青少年公共场所被熏

中国目前约有3.5亿吸烟者,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中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中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城市和农村人群接触二手烟的比例分别为49.7%和54.0%,农村高于城市。

1. 2 被动吸烟者八成在家受害

被动吸烟人群中82%在家庭中接触二手烟。其中因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不同,市民在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也不同。被动吸烟的女性90%是在家庭中接触二手烟。20岁至59岁男性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最高。

1. 3 男性吸烟率超五成

近20年来中国男性吸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2002年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为57% ,吸烟行为几乎没有什么限制,这是造成不吸烟者在多种场所接触二手烟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还没有全国性“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此外公众仍然缺乏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公众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仅有35%。很多人错误地相信“只要使用通风设施在室内吸烟对其他人没有什么影响”。人们对吸烟的危害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对于二手烟的危害却并不十分清楚。很多人认为只要吸烟人数少房间面积足够大危害就可以减至最低甚至没有危害,也就是说存在“安全暴露”水平。

2 “二手烟”的危害

吸“二手烟”比原先外界所知道的还要危险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出6倍。被称为“GSTM I”的基因发生突变或是缺少此基因的妇女其患肺癌的几率为一般人的2.6倍至6倍。“GSTM I”基因目前已被认为会使烟草中致癌物失去活性。

2. 1 二手烟怎样危害人体

二手烟是分布最广且有害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自吸烟者所呼出的主流烟及从燃烧中的香菸头所释出的支流烟。据研究香烟燃烧后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有害物质就医学观点来看可分为四大类:第一,一氧化碳在香烟烟雾中的浓度约万分之四与红血球的结合力为氧和红血球结合力的约210倍,所以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红血球输送氧气的能力会降低而使体内缺氧;第二,尼古丁在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如下作用:四肢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变得情绪稳定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这是造成心脏血管阻塞、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帮凶;第三,刺激性物质不但会对眼睛、鼻腔和咽喉产生刺激也会刺激支气管黏膜下腺体的分泌,导致急性支气管发炎及慢性支气管炎;第四,致癌物质除公认的致癌物质尼古丁以外烟雾中含有较多的放射性元素,如钋,它们在吸烟时挥发并随着烟雾被人体吸收在体内积蓄,不断地释放α射线从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对人体免疫力造成破坏为癌细胞生长创造环境。毋庸置疑以上的四大类有害物质对于烟民和二手烟吸入者同样有害。更值得注意的是分流烟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比主流烟含量更高,如一氧化碳分流烟是主流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氨是46倍;亚硝胺(强烈致癌物)是50倍。

2. 2 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

室内空气中烟草烟雾浓度的大小,决定于烟雾释放量(吸烟人数,吸烟量,吸烟频率) 。居室容积及通风状况,很多人认为,只要吸烟人数少,房间面积足够大,危害可以减至最低,甚至没有危害,也就是说,存在“安全暴露”水平。但是下面的科学证据说明被动吸烟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每燃烧一支卷烟所形成烟草烟雾中含有的苯并芘高达180纳克( 1 纳克= 10- 6克) 。这在一个30立方米容积的居室内就会形成6纳克/立方米浓度,超过卫生标准( 1纳克/立方米) 6倍。为了将它稀释至容许浓度,就得把居室30立方米空气每小时更换5次~6次,而目前在宾馆和家庭中常用的中央空调和普通空调均无过滤清除苯并芘等类超微颗粒的功能,一旦卷烟烟雾在室内形成就很难加以清除。有研究报道:在通气条件极差的环境下,暴露在充满烟草烟雾的房间内仅一小时,被动吸烟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从平均1.6%升至2.6% ,大致相当于吸一支焦油含量中等的卷烟。由于二手烟雾包含很多能够迅速刺激和伤害呼吸道内膜的化合物。即便是短暂的接触,也会产生如下后果:导致健康人上呼吸道损伤,使哮喘患者发作更频繁,病情更严重;增加血液粘稠度,伤害血管内膜,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所以,无论是单独还是同时使用通风和过滤措施,都不能将室内二手烟雾暴露水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

2. 3 “二手烟”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被动吸烟对婴幼儿、青少年及妇女的危害尤为严重。对儿童来说被动吸烟可以引起呼吸道症状和疾病并且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对于孕妇来说被动吸烟会导致死胎、流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被动吸烟亦会增加成人呼吸道疾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在许多公共场所、办公室、甚至家庭有吸烟的自由却没有不吸烟的自由。相当多的不吸烟者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在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无奈地呼吸着对他们的身体十分有害的环境烟草烟雾。

2. 3. 1 “二手烟”对男女两性的生育能力、性健康的危害

吸烟对男女两性的生育能力、性健康以及新生儿健康都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女性吸烟将使其怀孕的可能性降低40% ,怀孕期吸烟会增加婴儿低体重和将来的病态机体的几率,吸烟孕妇的流产率是不吸烟的2到3倍,同样由于烟草烟中的一氧化碳和烟碱(尼古丁)会使胎儿因缺氧造成死胎和胎盘畸形等问题。吸烟的女性也更容易出现痛经和行经不规律等问题,同时会提前进入更年期。男性吸烟将造成其精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使精子畸形并破坏它的DNA这将引起早产和出生缺陷。有研究发现男人吸烟生出的孩子有较高的患癌症的风险。吸烟不仅对男性和女性的生育能力有严重影响,同时使流产、死产和婴儿猝死的比例增高。在英国吸烟每年造成12万年龄在35岁至50岁之间的男性出现阳痿、1 200多例子宫颈癌和5 000多例流产、114万新生儿体重过轻。

2. 3. 2 “二手烟”对儿童的危害

被动吸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胎儿期母亲的主动或被动吸烟出生后的被动吸烟都能引发疾病如婴儿猝死综合征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中耳疾病等,诱发或加重哮喘,影响肺功能的发育。国外很多研究资料表明母亲吸烟,孩子患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性是母亲不吸烟孩子的2倍~3倍。如果家中有2人以上吸烟,其危险性高达5 倍。因此在强调公共场所禁烟的同时,不能忽视家中禁烟的重要性。中国学者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上海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率和家长吸烟情况的研究表明,家长吸烟的孩子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率是家长不吸烟孩子的1.5倍~2倍,出生体重低的儿童,这一比值高达2.6倍~4.8倍。儿童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通常儿童会经历比成年人更高的环境暴露按每磅体重算他们比成年人要呼吸更多的空气,从而会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再加上儿童好动、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免疫功能不健全等原因使得他们最易受到污染物的伤害。按WHO公布的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儿童在家庭被暴露在烟草烟雾中。全世界烟民中有70%的人是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善于模仿的儿童常常是从电影、电视和各种时尚活动和物品上的名人吸烟的镜头和广告画面学习吸烟的。这些儿时开始吸烟的瘾君子如果连续吸烟20年以上,他们的平均寿命将比不吸烟的人少活20到25年。

2. 3. 3 二手烟对女性的危害

女性吸烟既不代表现代社会的时尚,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地位与尊严,相反它还带来对身体的残害。据医学专家研究认定女性吸烟危害多多:(1)影响美容:吸烟女性的皮肤比不吸烟女性要显得衰老皱纹多色泽带灰,尤其是两眼角上下唇部及口角处皱纹明显增多。(2)易患艾滋病:主要表现在吸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吸烟可使活化的免疫细胞CD4和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吸烟可影响阴道、子宫颈和免疫系统使免疫力下降。因此在相同情况下吸烟者比未吸烟者更易患艾滋病。(3)降低生育能力,易引起流产:吸烟妇女易患女性不育症不孕率为10% ~30%。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孕妇其流产率比不吸烟孕妇高一倍以上;吸烟妇女早产发生率是不吸烟妇女的两倍。(4)分娩婴儿的畸形率明显增高:是不吸烟妇女的2 倍~3 倍,其中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为73% ,患白血病的危险要高一倍。此外像无脑儿、痴呆等发生率也明显增高。而吸烟妇女所生下的子女中弱智者、患精神病的比率也比较显著。(5)减少乳汁分泌:吸烟能使乳汁分泌减少尼古丁还可随血液进入乳汁。每天吸烟10支~20支的妇女在1公斤乳汁中可分离014毫克~015毫克的尼古丁。这对婴孩健康是严重威胁。(6)易患癌症:吸烟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比不吸烟妇女高40% ,患宫颈癌的比不吸烟妇女高14倍,患卵巢癌的危险性高28倍。(7)易患中风:每天吸1支~4支烟的妇女患中风的可能性比不吸烟妇女大1倍多。吸烟超过5支的则要大5倍多。

3 影响被动吸烟的因素

3. 1 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吸烟行为几乎不受限制。

近20年来中国男性吸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 2002年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男性人群现在吸烟率为57%,吸烟行为几乎没有什么限制。这是造成不吸烟者在多种场所接触二手烟的主要原因。

3. 2 缺乏有效的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

中国还没有全国性“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截止2006年10月,中国一半以上的地级市尚未制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地方法规,无法有效约束吸烟行为,保护非吸烟者的不受二手烟危害的健康权益。

3. 3 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文明社会风气尚未形成。

中国相当多的地区,“以烟待客”,“以烟送礼”的社会风气盛行,“敬烟”被当作有礼貌的表现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是我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一些非吸烟者也认同这种观点,不能理直气壮地制止别人在公共场所吸烟。

3. 4 公众仍然缺乏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

调查显示,尽管近年来公众对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由1996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35%; 45%的居民认为孕妇吸烟对婴儿有严重危害,但还存在许多错误认识,例如,很多人错误地相信“只要使用通风设施,在室内吸烟对其他人没有什么影响”。

3. 5 其他社会因素。在中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 ,由于“男尊女卑”的观念仍然具有相当影响,广大妇女往往无力制止家庭内和社会上的吸烟行为,也加剧了被动吸烟危害的严重性。

刘显涛
刘显涛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肺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