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朱勇锋 人已读
心脏移植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最终治疗方法,手术后平均生存期13年。
心脏移植是将已判定为脑死亡并配型成功的人类心脏完整取出,植入所需受体胸腔内的同种异体移植手术。受体的自体心脏被移除(称为原位心脏移植)或保留用以支持供体心脏(称为异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3年。目前,我国每年心脏移植手术100余例,三年生存率大于90%,五年生存率大于85%。心脏移植并不是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而是作为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个治疗手段。心脏移植是高风险手术,在院死亡率在7%左右。心脏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败血症、供心衰竭、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衰竭、免疫排斥反应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因为心脏移植属于异体器官移植,受体对其具有免疫排斥可能,对于心脏移植患者来说,出现免疫排斥的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必须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但是免疫抑制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出现感觉异常、易发肿瘤等。还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肾功能不全。
本文是朱勇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