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翼状胬肉--长在眼睛里的小翅膀 (什么是翼状胬肉?怎么治疗?手术流程是什么?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王大妈的右眼内眼角上长了一片“余肉”,去医院检查了一下,大夫说这叫“翼状胬肉”,中医称“胬肉攀睛”。下面,我们和王大妈一起来了解一下翼状胬肉吧。
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一层厚实的纤维血管膜,一般长在白眼球表面,外观像趴在白眼球上的昆虫翅膀(如下图)。翼状胬肉一般会慢慢长大,长大到一定程度,会影响眼睛外观,也会影响视力,甚至导致眼球运动的时候受影响从而引起复视(也就是说,看东西的时候,一个物体会看成两个)。
大多数患者的翼状胬肉从内眼角向黑眼球方向生长,少数患者的翼状胬肉是从外眼角向黑眼球方向生长,极少数患者会同时从内外眼角向黑眼球方向生长。另外,有的患者只有一只眼睛长翼状胬肉,有的患者两只眼睛都长,极少数患者会两只眼睛的内外眼角都长。该病往往发生在长期在干燥环境、接触粉尘及紫外线的工作或生活的人群中,常常与遗传也有一定关系(我曾经做过的患者中有三人是亲兄妹)。
得了翼状胬肉,该怎么治疗呢?
由于翼状胬肉是一种变性疾病,目前还没有药物能消除或阻止该病的形成和进展,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翼状胬肉都适合手术治疗,比如小而生长缓慢的翼状胬肉可以暂时不手术(因为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并且翼状胬肉手术都有一定的复发率);翼状胬肉局部充血、水肿时也不适合手术,这种情况应该先抗炎治疗,待炎症吸收后再行手术治疗。
做翼状胬肉手术时,一般有什么流程?
一般来讲,确诊为翼状胬肉的患者,如果适合做翼状胬肉手术并且患者接受手术。流程一般是:1)手术前:要先完善眼部及全身检查(比如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明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合手术的情况。如果不适合手术,则需要暂缓手术;如果适合手术,则需要先用抗生素滴眼液至少3天,目的是为了清洁眼睛,预防术后感染。另外,手术医生会和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者病情、手术的大体过程、注意事项及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2)手术时:需要往术眼点1-2次麻醉药,然后给手术的眼睛周围消毒三遍,铺上无菌的手术敷料。然后开始手术。手术结束后,往眼睛里点一些抗生素眼膏,盖上纱布。3)手术后:每天清洁眼周分泌物、点眼药,术后7天拆线。
翼状胬肉术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做完手术,一定要按照手术医生的要求用药,按时复查(便于医生了解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尽早处理需要处理的情况)。另外,要保持手术眼及手术眼周围的清洁,避免洗脸水、汗水等不洁液体流入眼内;还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减少眼部刺激等。
翼状胬肉术后常用的药物有: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炎症、减少复发,用人工泪液润滑眼表面促进术后泪膜修复、稀释眼表的可溶性炎性反应介质。
温馨提示: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五全天。
本文是陈国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