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茜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你的内膜需要灌溉了吗

发表者:白茜 人已读

你是否正面临无论如何内膜无法生增厚?

你是否正遭遇宫腔粘连的折磨?

你是否正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胚胎移植失败?

那么试试给你的子宫内膜灌溉一下吧!

精卵于输卵管壶腹部结合后形成受精卵,经过3-4天的艰辛旅程到达宫腔,并逐渐形成胚泡,大约在受精后6~8天胚泡与内膜溶合后挤进缝隙而钻入内膜的基质,深埋在内膜基质之中,完成着床过程,开始生根发芽。正常的子宫内膜是宝宝在宫腔内扎根、生长、发育的基本保障。

如果经历过多次清宫手术、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症、放疗等便会出现子宫内膜薄,厚度反复≤7mm,薄型子宫内膜缺少充足的营养供给,导致胚胎着床困难。


宫腔粘连多继发于多次宫腔操作(包括人流、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或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如同房间内布满了结实的蜘蛛网,胚胎无处容身。宫腔镜手术分离宫腔内的粘连仅完成治疗的第一步,后续治疗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需要漫长的过程。

子宫内膜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可能影响胚胎的种植,导致胚胎移植过程中反复着床失败,这样的子宫内膜如同一片盐碱地,土壤看似肥沃,却不适合种子生长。

宫腔灌注可能给这部分病人带来福音

宫腔灌注是用一定的方法将一些药物注入宫腔,药物直接刺激子宫内膜的生长,并改善子宫内膜微环境,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宫腔灌注的药物包括:富血小板血浆(PRP)、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绒促性腺激素( HCG) 、地塞米松、生长激素等。


PRP 是近几年新提出的一种宫腔灌注药物,通常是由自身全血经过离心所得到的血小板浓度约为5倍的血浆。富含大量的生长因子,在细胞的增殖、 趋化、分化、再生及血管生成、组织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改善子宫内膜固有再生能力,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管分布,从而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率。同时,富血小板血浆能够调节炎症和促进组织愈合,为宫腔粘连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G-CSFGM-CSF的主要作用在于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用于宫腔灌注时,能促进内膜增殖与血管形成,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有效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容受性,亦可用于因免疫因素导致的反复移植失败。

PBMC是通过自体外周血分离所得,能诱导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利于子宫内膜蜕膜化,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植入过程中入侵子宫内膜基质,促进植入的炎症瀑布反应,促进胚胎着床,提高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率。

hCG是由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促进胚胎种植的胎盘激素,宫腔灌注hCG可能调节母体子宫内膜生长与免疫活性,从而提高容受性以帮助胚胎植入,多应用于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促炎因子和自身抗体的产生,并可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毒性,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宫腔灌注地塞米松可能调节子宫内膜NK细胞的数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反复移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率。

生长激素(GH)参与人体细胞的生长与代谢,宫腔灌注可以让GH更好地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促进内膜发育,诱发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内膜微环境,降低内膜血流阻力,增加内膜血流,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妊娠率。可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



本文是白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