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建伟教授运用燮理阴阳法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经验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 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 白 G 和( 或) 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 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1]。西医多应用免疫抑 制剂治疗,但因发病人群的特殊性,且合并内科疾病的增多,免 疫抑制剂的治疗存在各种禁忌证,以及患者对该类西药依从性 较差,同时亦有 10% ~ 15% 的患者对标准化治疗的应答效果不 佳,而对于标准化治疗应答不满意的 AIH 患者,目前无统一的 诊疗方案[2]。而近些年中医在 AIH 的诊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贾师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中医继承人 指导老师,师从全国名中医钱英教授、黄文政教授,从事肝病临 床诊疗 30 余年,倡中西医理论互参,师古而不泥古,提出了燮理 阴阳治疗 AIH 之大法,现将贾师治疗的经验整理如下,望相益 于同道。
1 AIH 的病机特点为阴阳失衡、阳有余而阴不足 目前对于 AIH 的中医病名仍莫衷一是,根据症状可如中医 “胁痛”“不寐”“百合病”之表现,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亦尚未完 全,一般需根据 AIH 患者的临床症状而辨证论治。AIH 常以失 眠、乏力、黄疸、皮肤瘙痒、肝区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将其归 属为“不寐”“胁痛”“黄疸”等范畴。另外,AIH 患者又有如低热、 关节酸痛、红斑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亦当参照中医里 的“脏燥”“痹证”等诊治[3]。贾师通过反复翻阅古籍,临床思考 多年,结合临床病例分析认为 AIH 患者多起病隐匿,少见以严重 肝损害首次发病,发病时多已病程较久,因此病因上多为素体虚 弱,病因分析多为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病。病因上,有实火 与虚火之分。实火包括: 一则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性格急躁 易怒,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郁滞,郁久化热化火伤阴; 二则现代 人多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饮食停滞,睡眠不足,积热化火,阴虚 火旺。虚火包括: 阴虚之火以及血虚之火,肝病日久,肝肾同源, 肝病及肾,因而出现肝肾阴虚的表现,如急躁易怒、月经不调、闭 经、腰膝酸软等症状; 肝藏血,肝病日久亦导致肝血不足,进而出 现因虚致瘀,瘀血阻络; 正所谓“阴虚阳无制,热亢火上炎”“血虚 不维阳,火热渐猖狂”。综合上述分析,贾师将 AIH 的中医病机 总结为阴阳失衡,阳有余,而阴不足。
2 AIH 的病理改变为阴虚火旺、崇阴为要 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了“肝体阴而用阳”之理论,《临证指 南医案·肝风篇》: “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而用 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精辟地 概括了肝脏的生理特点,这一生理特点是基于中医阴阳学说提 出的,中医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有互根互用、对立制约、彼此 消长的关系,而肝之阴阳则以对立制约关系为主,肝阴充足,则 可以制约肝阳,防其亢动。而贾师在临床实践中观察 AIH 的患 者的病理改变以“阴虚为主”。AIH 好发于绝经期女性,《素问 ·上古天真论》: “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 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结合 《内经》理论,贾师认为好发于中年女性的原因为此类人群肾气 逐渐衰败,阴精日益亏耗,肝肾乙癸同源,均起源于先天之精, 肾水为肝木之母,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因而围绝经期肾 精渐亏,则肝藏血及主疏泄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而出现肝血不 足,继而引发各种不适症状,西医诊断为 AIH。故贾师提出阴精 亏耗、阴虚火旺是 AIH 乃至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病理 改变,并提出在防治 AIH 的过程中当以崇阴为要。
3 AIH 的治疗大法为燮理阴阳,滋水之源,以制阳光 基于以上病因病机的分析,贾师治疗 AIH 以调和阴阳,使 其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为治疗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云: “治病必求于本”,即本于阴阳也。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充分 把握并利用阴阳之间相互转化、互根互用的关系,从而药中病 机取得良效。本病阴阳失衡之病机源头在于阴不足,因此治疗 应以滋生阴液为主。王冰提出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 源,以消阴翳”的理论,将《内经》“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理论提 高了认识。贾师基于王冰理论的基础,提出了“滋水之源,以制 阳光”治疗 AIH 的大法,选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 AIH。滋水 清肝饮首见于清·高鼓峰《医宗己任编》,主要功效为滋肾养阴、清肝泻热。由熟地、山药、柴胡、白芍、当归、山萸肉、牡丹皮、 茯苓、酸枣仁、泽泻、山栀组成,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壮 水制火; 柴胡、山栀、丹皮以清泻肝火; 当归补血活血; 茯苓、酸 枣仁镇心安神。贾师准确抓住了 AIH 的主要病机: 肾阴亏虚、 肝血不足、肝气郁结,选用滋水清肝饮滋肾养阴、清肝泻热,从 而达到治疗效果。现已将以“滋水清肝饮”为主方加减的成方 制作成院内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4 AIH 的治疗要点为调心调神、以约情志 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朱丹溪曾提出自己的观点“阳常有 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他认为“主闭藏者肾也,司 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 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 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更年期患者肾阴已处于亏虚状 态,难以上济,因此常出现心阴不足,心火亢盛,从而出现心悸、 失眠、心绪不宁等症状。《内经》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神魂魄 意志五类,而以心总统之,心主神志,心为君主,分属于五脏,故 症见精神情志之病,非调心调神之法而不能解之。基于上述, 贾师治疗 AIH 多以调心调神为主。
5 临床验案举隅 杨某某,女,51 岁,超市收银员,籍贯天津。患者主因查体 发现肝功能异常就诊,诉平素夜寐不安,2 个月前因家庭矛盾后 出现睡眠困难,时有彻夜不寐,镇静安神药物效果不佳。症状 一直未改善,遂就诊于贾师门诊,刻下症见: 双眉紧锁,情绪低 落,神疲体倦,脘腹满闷,呃逆,纳差,夜寐不安,二便尚可,偶有 腹胀,舌质淡暗,苔薄黄微腻,脉弦滑。西医检查: 肝功能: 谷丙 转氨酶 92 U/L,谷草转氨酶 87 U/L,总胆红素 18. 5 μmol /L,余 正常; 自身抗体: 血清抗核抗体( ANA) 阳性核颗粒型 1∶ 100,余 阴性; 病毒分型全阴性。西医诊断: AIH,中医诊断: 不寐,阴不 涵阳、虚火扰心证,治以滋阴涵阳,宁心安神,方拟滋水清肝饮 加减治之。处方: 熟地、柴胡、知母、川芎、茯神、合欢皮各 15 g, 山药、白芍、当归、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泽泻、山栀、远志、生甘 草、厚朴各 10 g,炒酸枣仁 60 g,浮小麦 30 g,姜半夏 12 g。7 剂, 日 1 剂,水煎服分 2 次口服。嘱其放松心情,调畅情志,合理饮 食,适度运动。二诊: 睡眠较前好转,但多梦易惊醒,偶有心悸, 情志稍平和,胸脘满闷减轻,舌质淡暗,苔薄白微腻,脉弦滑。 考虑不寐日久,上方镇静安神之力不及,加之心气虚,心神失 养,于上方加入夜交藤、生龙牡各 30 g,生黄芪 20 g。14 剂,日 1 剂,水煎服分 2 次口服。医嘱同前。三诊: 不寐症状较前明显改 善,纳可,呃逆、腹胀均已消失,情志调畅,未诉其他明显不适。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巩固治疗 2 个月复 查肝功能基本正常,血清抗核抗体转阴。 按: 该患者处七七天癸竭之期,肾者,先天之本也,天癸竭 则肾精亏虚无以濡养五脏之阴精,肝体阴而用阳,更以阴精为 本,阴精亏虚则肝阳易亢,加之情志刺激,肝失疏泄之职,气机 郁结化火,心者君主之官,虚火上扰心神,引发不寐。故治宜滋 阴涵阳,宁心安神,方拟滋水清肝饮加减治之,肾精充,肝血足, 则心神定,虚烦除。对于瘀血入络,沉疴难起的患者配伍鳖甲、 龟板等滋阴软煎之品,若患者正气尚充而瘀血明显可加水蛭、 蜈蚣之属; 处肝脏炎症期,黄疸明显的患者酌情合以金匮茵陈汤 辈; 失眠症状明显者,加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等滋养肝血、 宁心安神之品。
6 阴虚阳亢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主要体质学因素 近年来如 AIH 的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自身免 疫性肝病的发病率从 4. 7% 上升至 7. 7%[4],贾师认为其与现代 过度耗损阴精的生活习性所导致的体质学改变相关。诚如《素 问·上古天真论》所云: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 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过度损耗阴精 的生活习性导致阴虚阳亢体质的人们越来越多,而现代医学认 为自身免疫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可能是在感染、药物、环境等 因素的影响下,肝细胞表面自身抗原与外源蛋白相结合,激活 T 淋巴细胞,诱发自身免疫反应[5]。中医认为“阳在外,阴之使 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失衡、阴虚 阳亢的状态恰如西医学自身免疫系统的发病机制。AIH 虽然高 发于中年女性,但是临床上不乏男性,青年女性甚至青少年出 现肝功能异常,无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的依据,亦除外脂 肪性肝病,进行肝脏病理检查,考虑为非特异性炎症或不除外 药物毒物性肝损伤。综合这类人群的体质特点: ①存在睡眠障 碍或因学习、工作原因入睡较晚; ②性格多虑或心思过于细腻, 易焦虑; 《张氏医通》有云: “平人不得卧,多起于劳心思虑、喜怒 惊恐”。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恍惚》中提到“大凡夜梦不宁 者,魂不安也……夜则魂藏而不用,魂不能藏,故夜梦不宁”。 肝气调节疏通全身气机,则病无所生,寤寐有常; 若肝失疏泄则 气机失调而使邪气入侵,上扰清窍,生不寐。正如《辨证录·不 寐门》中曰: “气郁既久,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 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于心,则不寐”。贾师认为,此类 人群,虽然目前诊断 AIH 的依据不足,但是在多年以后很有可 能会符合 AIH 的诊断依据,因此对于这类人群进行了特别的关 注。从“治未病”的理论出发,调节这类人群的睡眠质量,从而 延缓其发病,改善肝脏功能。
7 小结贾师在临床中善于总结,将多年诊治肝病的经验汇总,提 出 AIH 阴阳失衡、阳有余而阴不足之病机特点,强调阴精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临床上以燮理阴阳为治疗 AIH 的基 本大法,以滋水清肝饮为主方化裁,配合辨证遣方加减,同时对 于疑似诊断 AIH 的患者,从“治未病”理论出发,积极调整患者 的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延缓疾病发生发展,屡验于临床。目前针 对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自免肝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仍在继续,以 期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论证其药效药理。

本文是贾建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