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宋海鹏
宋海鹏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腔隙性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常规

2746人已读

一、诊断:

①中年以后发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②临床表现符合腔隙综合征之一(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腔隙状态);

③CT或MRI影像学检查可证实存在与神经功能缺失一致的病灶;

④EEG、腰椎穿刺或DSA等均无肯定的阳性发现;

⑤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恢复。

二、鉴别诊断:

腔隙综合征的病因除梗死之外,还包括小量脑出血、感染、囊虫病、烟雾病、脑脓肿、颅外段颈动脉闭塞、脑桥出血、脱髓鞘病和转移瘤等,故在临床诊断中应注意鉴别非梗死性腔隙病变。

三、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疾病的复发:

①有效控制高血压病及各种类型脑动脉硬化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②应用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复发;

③急性期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如脉栓通等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④尼莫地平、氟桂利嗓等钙离子拮抗剂可减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腔隙性梗死复发率;

⑤活血化瘀类中药对神经功能恢复可有所裨益;

⑥控制其他可干预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⑦须慎用抗凝剂以免发生脑出血。

四、预后:

该病预后良好,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低,但易复发。

宋海鹏
宋海鹏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