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读懂结肠镜报告
结肠镜是诊断肠道疾病最准确、可靠的方法。结肠镜检查是将一条长约1.3米、可弯曲、末端装有自带光源电子摄像装置的软管,由肛门慢慢插入大肠进行检查。若有需要,可获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在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无论传统的X线造影、B超检查,还是先进的CT、磁共振、PET等手段,均不如结肠镜来得直观和准确。
结肠镜检查如全结肠未见异常,则不需要做活检病理,一旦发现可疑病变,比如息肉、溃疡、癌等,医生往往会取活检进行病理分析,所以,大部分肠镜检查结果会有两部分内容:肠镜报告结果和病理活检结果。
1.如果我的报告提到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是什么意思?
这是大肠的所有组成部分。盲肠是结肠的起点,小肠经由盲肠将食物送入大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是盲肠后的其他结肠部分。结肠的末端是直肠,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废物被储存在这里直到它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什么是息肉?
息肉是从结肠内壁到结肠的内腔(中部空腔)的组织突起(生长)。不同类型的息肉在显微镜下看起来不同。息肉是良性的(非癌性的)生长,但癌症可以从某些类型的息肉开始。
3.腺瘤性息肉(腺瘤)和增生性息肉
结肠息肉是很常见的。增生性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不是癌症或癌前病变),不必担心。切除与否可根据医生的意见以及你自己的意愿。
但需要切除腺瘤性息肉(腺瘤)。如果息肉存在于结肠癌之外的其他结肠部位,这些息肉通常不会影响癌症的治疗或随访。
腺瘤是一种息肉,由看起来很像结肠正常内壁的组织形成,虽然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在好几个重要的方面这些组织都和结肠正常内壁不同。在某些情况下,腺瘤会导致癌症。
4.炎性息肉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粘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粘膜下水肿,使正常粘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炎性息肉是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
5.如果腺瘤没有完全切除怎么办?
如果你的腺瘤只是活检而不是完全切除,你需要和医生讨论你需要的其他治疗。大多数时候,在结肠镜检查时切除腺瘤。然而,有时腺瘤可能太大结肠镜检查时不能切除。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腺瘤。
6.腺瘤切除后怎么办?
一旦有腺瘤,之后需要定期复查结肠镜,以确保以后没有长出更多的腺瘤。
下一个结肠镜检查什么时候做取决于以下情况:
如有多少腺瘤被发现,是否有绒毛,是否有重度不典型增生。
结肠息肉应该去哪里就诊呢?
天津市南开医院胃结肠息肉专病门诊:主要面对食管、胃、结肠息肉和早癌筛查的病人。对上述病人可以进行精准的内镜治疗,建立胃结肠息肉日间病房,探索胃、结肠息肉的日间手术模式,通过门诊-病房-内镜可以序贯完“术前筛查、入院办理、术前准备、术中治疗、术后随访”,简化了流程、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使得日间手术更加简洁、便利,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化的微创治疗方式。
内镜手术目前可以完成:(1)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2)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3)消化道支架植入术(食管、胃、十二指肠、结肠);(4)超声内镜(EUS)/细针穿刺术(FNA);(5)食管粘膜下肿物切除术;(6)内镜下空肠营养管/肠梗阻导管置入术;(7)胃粘膜大块活检术。
本文是吴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