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_好大夫在线
2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黑痣等体表肿物切除术后注意事项

发表者:陈辉 人已读

等体表肿物切除后的刀口正确护理是达到疤痕最优化的重要环节,注意事项如下:

  1. 缝合:通常为两层缝合,里层为5-0抗菌可吸收缝线,6个月左右吸收,起重要的减张作用,不需拆除。外层为6-0,7-0不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或4-0镍钛记忆合金线皮内连续缝合,均需拆线。医生会依据切口的走行和部位选择恰当缝线。

  2. 包扎:通常会纱布+普通缠绕式绷带或者纱布+弹力粘贴式绷带包扎,术后1~3天需拆除,具体天数依据切口部位、大小、皮下分离范围及是否有引流条而定。

  3. 第一次换药:术后1~3天(遵医嘱),取掉所有包扎敷料后,需仔细清洁刀口。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眼药水(各类均可)尽量清除血痂(很重要),切口每日用75%医用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1~2次,再用薄纱布及胶布覆盖即可。上述所有材料均需自备,如自备其他创面护理用品,需联系医生确认后方可使用。

  4. 缝线护理:记忆合金线两端穿出皮肤的点需重点消毒,线的末端两个“纽扣”用胶布牢固招贴在适当部位的皮肤。需避免宝宝抓扯缝线,如两端均断裂,可能无法拆线。间断缝线重点是清除线结上附着的血痂即可。少数缝线处可能出现刀口微红,多为轻微的异物反应,拆线后消失。

  5. 拆线:头面颈部术后6~8天,肢体8~10天,关节处10~14天。如在本科室拆线,由专业护士操作。也可外院拆线。

  6. 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1)感染:严重时可积脓,导致切口裂开,如切口明显发红、肿痛需警惕,即使联系医生处理。2)血肿:表现为术后切口下方出现突然的淤青、鼓包或硬块,术后一周内均可能发生。为了减轻张力,切口周围皮下会进行适度分离,如出血,会积聚在此腔隙,形成血肿。严重时,需要重新打开部分切口,清除血肿。术后一周内应尽量避免小孩剧烈哭闹或大力触碰术区。3)线头外露:为里层可吸收缝线,为深色。切口略有拉宽、血痂过厚或感染后可能出现,如外露较明显,可自行拉出剪除。

  7. 疤痕预防:主要使用的瘢痕增生预防产品为减张器、瘢痕药(涂抹或粘贴)及减张胶布(不适合用减张器时)。体表肿物切除后,均有皮肤缺损,都是有张力的缝合,张力大是导致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张器的使用排在首位,使刀口尽量保持“细线状”,再辅以疤痕药涂抹在切口,通常就能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其他瘢痕预防措施或自备产品的使用,也需联系医生确认。瘢痕预防需持续3~6个月。

  8. 随访和远期处理:需至少每月拍照给医生看疤痕情况,6~12月后,评估瘢痕外观,确认是否需要通过激光等其他措施进一步改善瘢痕外观。


本文是陈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