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婴幼儿血管瘤序贯治疗
普通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1%~2.6%,血管瘤发病原因不明,为真性血管肿瘤,由中胚叶的正常血管组织过度增殖所致。血管瘤好发部位为头、面、颈部,其次为四肢和躯干。女婴较男婴发病率高,非遗传性疾病。
临床表现,根据血管瘤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增生期、平稳期、消退期。婴幼儿出生后1~4个月通常为血管瘤快速增长期,5~6个月缓慢增长期,7~12个月为平稳期,1岁后进入消退期,少部分血管瘤不完全符合上述典型时间段分期。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发生部位、大小和病变所处的时期。较表浅的增殖期血管瘤常表现为鲜红斑或结节状瘤体,位于皮下较深的血管瘤,其皮肤表面为青紫色或无颜色变化,伴皮温增高。血管瘤进入消退期之后瘤体色逐渐向浅暗红色转变,瘤体缓慢萎缩,若较大的血管瘤早期未及时正确治疗,患儿1岁后瘤仍然很大,此时瘤体很难自身完全消退。
危害,普通婴幼儿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如生长于面部,若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严重时瘤体破溃,造成面部容貌不可修复的损伤。影响儿童心理发育,引起心里孤僻、性格内向、极端行为等。瘤体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也增加完全治愈的难度,若残留血管瘤较大,形成动静脉微瘘,介入栓塞治疗疗效不佳时,需外科切除术治疗。
治疗,(1)外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对于扁平血管瘤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2)口服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当血管瘤较大时,或者位于皮下,或者位于特殊部位(如眼睑、嘴唇、气道、外阴、内脏等),建议联合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普通婴幼儿血管瘤已有十余年历史,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目前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一线药物。(3)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硬化剂药物可选择聚多卡醇、聚桂醇、平阳霉素等。当血管瘤增厚时,局部注射硬化剂,可使瘤体缩小。但血管瘤位于特殊部位,如前囟、眼球旁、脊柱旁、外阴等等,注射硬化剂需谨慎。(4)介入治疗,若血管瘤较大,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疗效欠佳时,可选择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治疗血管瘤。(5)激光治疗,处于消退期血管瘤,激光治疗有助于消除残留血管瘤表面的颜色。(6)外科手术切除,若残留血管瘤较大,通过上述治疗方式不能明显缩小瘤体,患者家长积极要求去除血管瘤,可行外科手术切除血管瘤。
本文是刘珍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