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张健工作室

有一种师生情叫做从香港到内地:最远的学生可能才是最亲的

发表者:张健 人已读

有一种师生情叫做从香港到内地:最远的学生可能才是最亲的

原创雨忽施清华之家

所念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导语

星辰大海黄霄雲

长沙城自古为繁华胜地,毛主席有词云: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古人云人生乐事,莫过于长沙赏花——“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自从医圣张仲景官居长沙太守,首开坐堂先例,悬壶济世,德被杏林。

长沙,这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与中医药界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

提及长沙中医药界的不解之缘,那就不得不提湖南省名老中医眼科张健教授与她的得意弟子叶青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一段师生之情,从香港到内地,从西医到中医,从青年学生到古稀教师,跨越了无数障碍而终于修成正果,令人感慨万千。

微信图片_20210409214819.jpg

(张健教授指导叶青、吴典宴等港澳台学生使用裂隙灯)


叶青是张健教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坐门诊时,所殷切带教长达两年,并恳切栽培的境外生之一,两人一见如故,极为投缘,引为知己,师生情深

“君子之交淡如水”,虽然不常联系,但是恩师张健无时无刻不在叶青的心中。自从毕业,这几年来,她一直留在香港地区工作,而张健则一直住在遥远的湖南长沙。此去经年,千里遥望,她对恩师的思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也没有因山海的阻隔而改变,更没有因繁忙的门诊工作而稍有弱化。

这份学生时代结交的珍贵师生友谊,反而像长埋地下的陈年老酿,年岁愈久,愈加浓烈。

浓到极处,便是想见。

叶青本拟于2020年年底之前返回星城一趟,一来拜访当年恩师,二来重游母校风景。此次预想之中的会面策划已久,从六月份的初步构想,到十月份的精心筹备,再到十一月份的满怀憧憬,前后跨度,几达半年。

但是令人意外和遗憾的是,2020年的冬天,说不出的寒冷,香港作为从来不知寒冬为何物的地区,也是史无前例的在电视台、广播里提醒市民们提前做好防寒准备。如果单单只是天气寒冷,那也就罢了。更为寒冷的消息是香港有望年底解封的大门由于疫情,再次延封。

微信图片_20210409215032.jpg

(叶青本科毕业时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敬师亭旁留念)

“务求一见”的心思因为香港的闭关而暂时关闭,这场蓄谋已久的拜见只好一推再推,一延再延。

然而,无论见与不见,张健就在她的心里,不远不近。在她心里的恩师队列之中,张健始终有着无可替代的尊崇地位,好比夜空中最亮的星,给予她光明,照亮她前路,指引她方向。

叶青对这位五年前的带教恩师念念不忘,原不是无因的。这其中包含了叶青自身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以及她对长沙这座城市的特殊感情,因为她在湖南读书时,曾在这里受过恩师张健的莫大关照和极大期许。


一、还记得,初相见,震撼一场

微信图片_20210409215153.png

(国家级名老中医张怀安先生,张健教授的医学导师、父亲)

继张怀安、袁彩云等国家级名老中医陆续隐退之后,湖湘眼科界的大人物们之中,张健是最为著名的中医眼科之一了,其声望之隆,如日中天。他每次门诊一开,便有众多的学生前来报道跟诊。

跟诊诸生大多来自本校含浦、东塘两个校区,进修生、规培生、研究生、本科生、高低年级,各层都有。从地域来源上来看,全国各地,遍布开花,即便是港澳台与海外学子,也不乏其人,叶青便是境外学生中的代表人物。

经过明师悉心指导的学生,即使没能学会学全具体而微的诊病知识,但是在医学前进的大体方向上,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张健就是一位这样的明师,兼名师。他的诊室师贤徒良,气氛融洽,眼病丛生,病种丰富,是最为理想的跟诊之所。


跟诊的学生结队成群,三五而来,叶青以其锐意进取,励精图学的精神而受到张健的赏识,在诸生之中,名列前茅。


微信图片_20210409215323.jpg

(学生叶青在东塘校区日常学习照)


初次相见,她的两只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求知欲,像墙壁上的爬山虎一样,攀满张健的整个心灵。

叶青是港籍留学生,初到内地,对电脑上的汉语拼音还不甚熟悉,刚开始打字之时,还需依赖周围人的指导。不过她学习能力极强,一周过后,就摆脱了这种依赖。


她每次都是早早来到眼科诊室之外,一面静静看书,一面静静等待,堪称入科积极分子。

微信图片_20210409215433.jpg

(学生叶青日常学习照)


千里求学的学子们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他们一身行囊,风尘仆仆,然而精神饱满,意气风发。

有时候来得太早,天刚蒙蒙亮,诊室未开,走廊上就全都是他们大声朗读课文的声音,所读的内容大致与学校课程一致,如中医四大经典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又如指导用药的《汤头歌诀》,而到了眼病专科,又不得不读眼科名著——《审视瑶函》。


二、从此后,居有所,甘苦同尝


微信图片_20210409215527.png

(张健教授在眼科门诊)


东塘其实并没有塘,它有的是江。长江最大的支流之一——湘江,从不远处的江岸蜿蜒而过,水面宽阔,江水澄碧。


求学星城的五年时间里,叶青多次和同学们趁着节日假期,闲坐湘江水畔,坐观垂钓渔者,远望峰峦起伏,近看江水环流。临清流而叹物华,历千帆而思乡情,清碧透绿的江水倒映过她眉目如画的脸庞。

东塘距离含浦约十余公里,位于雨花一区,东接岳麓,南邻开福,本区设一所著名的小学——砂子塘小学,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如果说长沙是湖南省的文化中心,那么东塘就是长沙市的文化中心,当叶青抵达东塘之时,张健已经在这个文化中心固定行医二十余年了。


微信图片_20210409215640.png

(学生谢清华与张明亮教授合影)


他从十八岁开始《第一次提着药箱出诊》,到六十八岁在《人民日报》副刊——《生命时报》发表回忆性散文《父亲是我的医学导师》,已经过去五十余年,其医学思想也早已成熟。

因此,他的门诊量极大,门庭若市,人潮汹涌,往往到了下班点,而患者还未诊完,于是他只得加班加点,直到笑着送走最后一个患者。后来他自己在文中很歉疚地说道:“我自己饿肚子也就罢了,但是不能让学生们也跟着我饿肚子。于是一到饭点,我就让学生准点下班,赶去食堂吃饭,但是学生们坚不肯辞,总是要等我全部看完才走”。

叶青就属于最后辞走,甘苦与共的学生之一。

微信图片_20210409215743.jpg

(叶青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校级一等奖学金)


2019年6月,叶青如期顺利毕业。为了奖励她勤奋刻苦,好学善问,张健特地将自己的两本得意之作——《张健眼科医案》、《张怀安眼科医案精华》赠送给她,并于扉页之上书写:“教学相长,甘苦同尝。敬赠叶青医师,惠存”等字样。还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庄重的赠送仪式,合照留念,共进晚餐。


叶青在宴会之上,躬身答谢道:“在我五年的本科求学生涯之中,有两个日子最值得铭记。一个是连续五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并于毕业时被选为优秀毕业生代表致发言词;另一个日子就是今天有幸荣获张老师的两本赠书”。


东塘地方小,校区旧,与光亮堂皇的含浦新校区相比,用于学习和生活的硬件设施堪称“恶劣”。只是,东塘恶劣的读书环境并没有使她望而却步,反而成了她后来回忆里,最为体面的求学生涯。

三、谈论天,谈论地,纵横课堂


微信图片_20210409215842.jpg

(张健教授在门诊诊疗疾患)


张健从医一生,学习一世,不仅虚心受教,也热心教学。他不仅带出徒弟多人,还广泛教化群众认药识医,其科普著作与医术医德皆流传甚广,一直在为线上线下的庞大眼科患者群而竭诚服务

他在几十余年治病救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茂而繁复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诊疾方法,这是他作为一个医生,对于患者的第一大贡献,也是最强福音。


第二大贡献便是他作为一个教师,培育了大量优质的医学后进人才,前前后后,林林总总,约有三千余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都成了医疗界的行业翘楚,业界精英。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143.png

(学生谢清华与张健教授合影)


张健的栽培学生,有具体的育人理念,有扎实的培养方法,且收效甚大,效果明显。他的“诊余小课堂”就属于培养方法之一。


他的小课堂从提问而始,以总结而终。学生可对每日跟诊内容进行提问,无论问题大小,皆可提出。而张健则置身其中,规勉回答,有问题的同学,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同学,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这样的思辨训练,开发了学生们的复盘能力、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张健“处众人之所围”,其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生而不争名利。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张健在跟诊的课堂之上,把这一角色演绎到了极致。上到进修生,下到本科生,他有问必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论深浅。他像是一个有容乃大的容器,可以盛放各类或者幼稚或者高深、或者优质或者普通的大小问题。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048.jpg

(张健教授在门诊为患者所簇拥)


毛主席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写最美最新的文字,可以画最美最新的国画”。来跟诊的学生大多是第一次上临床,譬如一张光洁无瑕的白纸。张健用着最纯朴敦厚的长沙方言,最经典特异的医案病例,在他们的心上种下了中医的种子,雕刻了最美的一幅幅国画。

课堂虽小,然而要讲好,在二十分钟之内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却也殊非易事。张健往往为此颇费琢磨之功,讲课是一种分享,而分享是一种快乐,所以他常常称之为“教师的修炼与幸福”。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143.png


(学生谢清华与张健教授合影)

初到门诊,叶青便参加了这个小课堂,一边跟诊,一边提问。她和一众港台学生们穿上了整洁的白大褂,男生剃净了胡须,女生扎紧了头发。早上啃两个包子就是早餐,他们一直在这个小小的诊室跟了足足两年。


诊室虽小,人数亦挤,其所谈论的话题却一点儿也不浅显,有的很见深度。名医们一辈子的人生经验,世事得失,全在这几句闲谈之中了。也许言者无意,但是倘若听者有心,听进去了且听懂了,那就受益无穷。至于能不能心领神会到这个劲点,那就要看学生的敏感和聪慧了。


多年之后,叶青回忆起这个小课堂时说:我的口才本来是相当不好的,登台尤其怯场,但是很有幸得到了张健教授小课堂的熏陶。本科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提问和质疑能力的培养,所以我的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塑造得很稳固,到了张健小课堂才慢慢有了机会不断锤炼而提升上去的”。


四、狂风中,暴雨里,百炼成钢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237.jpg

(患者亲自致谢张健教授)


喜欢讲课、善于讲课是跟诊张健的一大特色,也是张健本人的一大特长,因为这位“望城策神”,口才极佳。他能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个道理的得失成败,讲得清晰而透彻,“深入如蛇窦,浅出似雁行”。


用最平易近人的话,讲最动听婉转的故事,这就是最好的口才。

先前,我在《医者童心:记儿科圣手欧正武先生》一文中曾多次提及,叶青有着很强的语言天赋,通晓多种语言,因此,她的口才也不是一般的好。


所以当他们师生两个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无数的话要说,就是第一次相见,其所谈论者,也是滔滔不绝如长江之水,“倾席而交盖如故”了。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356.jpg


(叶青在本科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叶青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当众表达自己与辩论事件确实需要足够的勇气,刚开始会有点困难。但是跟诊的小课堂发言给了我很多有益的磨炼,我此后一生不怕上台发言。


两年后的2019年,我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就是继承了这样一贯的气势。小课堂上,需要面对众多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当场解答,妥善沟通,对临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要求甚高。两年下来,这样的现场挑战经历得多了,此后便没有什么更难为的事情了”。


五、也曾经,共一桌,饺子面汤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448.jpg

(老中医张怀安为日本友人诊疗眼疾)


清静的环境可以让人心境平和,行思稳定。

张健所住的砂子塘就是一这么个清静的所在。

他在东塘万博汇社区有一处住宅,每逢周五,学生们可以像回家一样,被他盛情邀请,到达家中。

这一天,他们往往能享受一顿丰盛的饺子或者张健亲手下厨做的面条,老师和学生就像家长和子女那样团聚在一起,师生之间互谈家常,高度融合,其乐洋洋,更无隔阂,度过美好的一天。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551.png

(学生谢清华、李一帆、贺思雨、李帆等与张健、张明亮教授共聚一堂)


叶青进入社会后, 无不感慨地说,少年时期,同学之间毫无利害关系、毫无心机城府,可以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地吐露心事。她最要好的朋友,都是跟诊时期结交的,那时候大家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学习,生活亲密,感情深厚。


东塘南,广场上,春风和煦,红旗飘扬。下班之后,学生常常亲自扶送老师回家,师生并肩而行,谈笑而还。安谧恬静的东塘小巷上,印留过他们或疏或密的足迹;枝繁叶茂的东塘丛林间,回荡过他们爽朗健谈的笑声。


古人云,“爱人利物谓之仁”,张健宠爱学生,是谓“爱人”;珍节食物,是谓“利物”,这些是他作为一名仁医的“仁”,在现实之中具体而微的体现。张健医师德艺双赞,仁善泽世,以致届届学生传颂纪念,宣扬怀念他的品德精神。

六、诊余时,阅读处,书声郎朗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713.jpg

(叶青以优异成绩获得本科校级一等奖学金)


俗话说:铁打的诊室,流水的学生”,张健这间小小的三寸诊室,总是热闹得很,不但有医患之间的碰撞,还有师徒之间的碰撞,更有前辈与后浪之间的碰撞。


门里门外,慕名而来的跟诊学生总是像流水一般,络绎不绝。张健考虑到若跟诊人数过多而诊室太小,则未免失于拥挤;而人数过少又会剥夺学生的学习机会。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813.png

(张健教授在门诊为国际友人诊疗眼疾)


为了平衡跟诊的人数问题,他精心思考,细心编排,特地制作了一个“眼科张健跟诊表格”,每日由哪几位同学跟诊,或上午或下午,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无不详详详细细,一目了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学生们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


诊室两侧设有桌椅,每当诊余,空隙之间,学生便在此处埋首阅读,甚至小声吟哦,互相讨论,可见氛围之浓。


张健每周都会向学生们推荐书籍,并以所推荐的书籍为题材,鼓励书写心得,文艺创作。甚而至于他亲自审阅,详加批改,择优发表于各大平台之上,如此培养方式,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练习了学生的文笔,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微信图片_20210409220935.png

(好大夫眼科张健教授个人网站)


为此,张健特地在自己的网站页面上建立了一个“跟诊心得”的专门栏目,用以收录这一部分文章,可以说是用心良苦,老成谋才。网站界面上,以兄长张明亮书写上半句,张健创作下半句的行医格言——“携手眼病病友,共创光明视界”,担当满满,传诵一时,萦绕在每个跟诊学生的心头,尤其是千里求学的叶青心头。


叶青后来在香港安定下来,成为了全港有名的全科医师,她一直惦记着恩师的教诲,用过去所学之医术医德,服务社群,造福桑梓。


她的眼科学问,便是师承张健的。她对于整个眼科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就是从东塘张健的这间小小诊室开始的。在这里打下的扎实基础,为她日后的行稳致远铺设了一条隐形的道路。

虽然这条道路是隐形的,但是当她走过的时候,作为恩师的张健是看得到的。


七、千里外,终不负,恩师厚望


微信图片_20210409221049.jpg

(叶青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

当年求学处,千里初来湘。

恩师如慈母,育我厚抚养

这是叶青五年后写下的诗句。学生时代,恩师张健不顾学生众多,不以千里为远,欣然接纳包括叶青在内的一众跟诊学生,关心照料,无微不至,令人感怀


如今,她二人相隔虽远,但是恩师张健在年轻的叶青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为这段师生友谊画上了“最新最美的国画”。


雨忽施,等你在清华

喜欢作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