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峰 三甲
杨峰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口腔科

孩子说话结巴超过3个月,不仅仅是口吃现象这么简单!

1336人已读

专家简介:杨峰,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硕士,香港大学言语听觉科学系博士,香港大学沟通障碍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海外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原深圳市儿童医院言语治疗科主任,现就职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语言障碍专科门诊,主要从事儿童及成人语言相关障碍的临床诊治、基础科研和专业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5部。擅长:儿童及成人语言障碍,包括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语音障碍(口齿不清),口吃(结巴),腭裂术后语音障碍,听力损伤语言障碍,读写障碍和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及脑瘫所致语言障碍,以及成人口吃和嗓音障碍。

据统计,大约有10%的孩子,会在2~5岁时出现说话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口吃”现象,这种情况一般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自行消失(不会超过3个月)。

但也有少数孩子出现超过连续3个月的口吃,或者有明显的加重趋势,就要认真对待了,警惕口吃病找上门,最好向专业言语治疗师咨询。

什么是口吃?

口吃是语畅障碍。根据美国听语学会的定义:说话时在字、音节或声音上出现重复、拉长、中断或用力,节奏上不流畅。除了可听到的言语不流畅,可能会出现伴随行为和难以到处的负向感受和情绪。正常发展的儿童会在2岁左右出现语言的不流畅,但会在3岁之后流畅度会逐渐增加。

口吃现象与口吃病有着本质的区别,口吃病是由于遗传、精神、躯体、及环境因素所导致的一种语言障碍。

主要表现为言语节律失调,语音或字句的重复、中断、阻滞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语助动的动作,如跺脚、拍腿等。口吃病患儿常表现胆小、退缩、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绪障碍。

口吃病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 口吃的核心症状,指口吃者结巴的、不正常的语言表达方式。

  2. 异常行为,指为了逃避或者摆脱口吃的核心症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正常的行为,如眨眼、跺脚、清喉咙、面部和脑袋抽搐、咬手指以及说话故意停顿,或逃避某些使自己感到压力或者结巴的场合。

  3. 口吃心理,即口吃所带来的恐惧、焦虑、压力、羞愧、挫折等负面感觉和情绪。

口吃病诊断应符合下列三项:

  1. 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

  2. 无表达内容障碍。

  3. 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口吃的治疗

儿童口吃治疗主要有言语治疗、心理干预、生物反馈疗法等。首先要帮助患儿克服因口吃而引起的自卑、紧张的情绪,提高患儿的自信心。及时采取口吃矫正训练治疗,鼓励患儿参与集体活动和锻炼。

给口吃儿童家庭的建议

1、耐心聆听孩子说话

需要家长耐心听什么呢?听孩子说话的内容,而不是孩子说话的方式!

在孩子讲话时让孩子说完,不打断孩子,而且更重要的是,聆听的时候不能展现丝毫的不耐烦,比如看手机或者眼神放空!

2、家长慢慢说

家长要示范怎么慢慢说,言传不如身教,家长提供良好的示范比口头指令要有效的多,用缓慢的方式和孩子说话,句子中间增加停顿的次数,说话要轮流。

3、减少孩子说话时的压力

怎么减少孩子说话的压力呢?首先给孩子充足的说话时间、不在孩子说话过程中纠正孩子,其次不取笑孩子,也不要叫孩子再说一次!此外避免问孩子太多问题,可以让孩子多讲讲心里想的。

4、增加孩子讲话的自信

口吃跟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建立孩子说话时的自信,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说的很好。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可以面对面,等孩子说完,请鼓励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这会大大提高孩子跟家长练习学习的积极性!


杨峰
杨峰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