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梁卫 三甲
梁卫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血管外科

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发生和治疗

10584人已读

人体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至身体各个部位的通道。由于动脉内壁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可以造成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这个过程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由此导致动脉缺血。当人体腿部肌肉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后,活动时可感觉腿部乏力、酸胀及疼痛,这称为下肢动脉缺血,医学上定义为“下肢动脉闭塞症”。

有时动脉管壁上斑块的表面会发生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可以阻塞远端小血管,导致腿部突然的疼痛、麻木等急性缺血症状发生。

严重下肢动脉缺血病人,患肢可出现疼痛、溃疡。外科治疗方法有2种:一种是手术治疗,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下,需要打开下肢的动脉,选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跨过闭塞狭窄血管,进行下肢动脉搭桥术。

另一种治疗方法为血管腔内治疗。病人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肤局部麻醉,经大腿根部或手臂上动脉穿刺,将一根纤细柔软的球囊导管插入下肢,置于狭窄病变处,通过压力泵缓慢加压,导管上的球囊膨胀扩张,将管腔内斑块挤压后紧贴至动脉管壁上,当球囊导管撤出后,病变动脉管腔得以通畅。为防止扩张后动脉管腔再狭窄,部分病例需在血管内置入支架,使斑块固定于动脉内壁上,从而保持动脉管腔的长期通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优点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它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除了碘过敏和极度危重病人外,几乎所有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病人都可适合血管腔内治疗。

治疗后病变下肢恢复血流,酸痛症状消失,溃疡愈合。术后病人必须按时服药,门诊定期随访。

自2006年末,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病变的治疗,至今已积累近千例治疗经验,使“老烂脚”和“脉管炎”逃过“一截”。

梁卫
梁卫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