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眼科教程

结膜病 >> 第六节 结膜变性疾病

发表者:陈刚 人已读

一、睑裂斑

睑裂斑(pingueculae)是睑裂区角巩膜缘连接处水平性的、三角形或椭圆形、隆起的、灰黄色的球结膜结节。

【病因】 病理显示睑裂斑上皮下连接组织透明样变性,嗜碱性弹力纤维、颗粒状物质增多,通常病变区没有炎症细胞,这被认为是紫外线诱发胶原变性的结果。睑裂斑主要位于鼻侧区域,因此有学者认为与鼻梁对阳光的反射,导致的光化学损伤有直接关系。此外眼睑闭合对睑裂区球结膜造成的重复性损伤也被认为是一个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 鼻侧发生多且早于颞侧,多为双侧性。外观常像脂类渗透至上皮下组织,内含黄色透明弹性组织。睑裂部接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出现三角形隆起的斑块,三角形基底朝向角膜。睑裂斑通常是无症状,至多是美容的问题。偶尔睑裂斑可能会充血、表面变粗糙,发生睑裂斑炎。

睑裂斑很少与其他损害混淆,睑裂斑位于上皮下,上皮肿瘤多局限于上皮组织内。成年人的Gaucher病是一种鞘脂代谢性疾病,可发生褐色的睑裂斑样损害,需注意鉴别。
【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发生睑裂斑炎给予作用较弱的激素或非甾体消炎药局部点眼即可。严重影响外观、反复慢性炎症或干扰角膜接触镜的成功配戴时可考虑予以切除。
二、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pterygia)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翼状胬肉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胬肉遮盖视轴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病因】 翼状胬肉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虽然尚未完全弄清,但流行病学显示,有两个因素与它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一是所居住地区的地理位置,二是暴露于日光及风沙下的时间。热带地区的居民以及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翼状胬肉的发病率均较正常为高,这显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能是引起翼状胬肉的主要原因。另外,遗传也是其发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家族成员中有翼状胬肉病史的人较正常人更易发生翼状胬肉。其他尚有许多因素包括局部泪液异常、I型变态反应、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都被认为与胬肉的发生有重要联系。
【临床表现】 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异物感,当病变接近角膜瞳孔区时,因引起角膜散光或直接遮挡瞳孔区而引起视力下降。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当胬肉较大时,可妨碍眼球运动( 图7-10)。
典型的翼状胬肉可以分为头、颈、体三部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翼状胬肉的体部通常起自球结膜,偶尔起自半月皱襞或穹隆部结膜(特别是复发胬肉)。在角巩膜缘翼状胬肉的体部转为颈部。翼状胬肉的头部指的是位于角膜的部分,此处的胬肉与下面的角膜紧密相连。Stocker’s线指的是含金属的色素在上皮的沉积,它的存在常常是胬肉生长缓慢的表现。胬肉外形上的不同常常提示了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进展期胬肉充血肥厚,静止期胬肉色灰白,较薄,呈膜状。
【诊断和鉴别诊断】 由于翼状胬肉的病变直观,诊断并不困难,但是仍需要和其它一些疾病相鉴别。
1. 假性胬肉 假性胬肉是由于外伤、手术及炎症伤及角膜边缘区而导致的结膜与角膜的粘连。与真性胬肉不同在于:它没有清晰的头、体、尾的外形特点;可以发生在角膜的任何位置;之前常常有明确的外伤及炎症病史;另外假性胬肉的下方常常可以被探针通过。
2. 睑裂斑 睑裂斑位于睑裂区角膜两侧的球结膜,微隆起于结膜,呈黄白色的三角形外观。它的成因也与长期户外活动有关,但睑裂斑很少侵入角膜。
3. 结膜肿瘤 一些结膜的肿瘤在发病初期易与翼状胬肉相混淆,但良性肿瘤一般很少侵犯角膜,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呈不规则外观。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治疗,但应尽可能减少风沙、阳光等刺激。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手术方式有单纯胬肉切除或结膜下转移术。胬肉切除+球结膜瓣转移、移植或羊膜移植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自体结膜移植、β射线照射、局部使用丝裂霉素等,可以减少胬肉复发率。
三、结膜结石
结膜结石(conjunctival concretion)是在睑结膜表面出现的黄白色凝结物,常见于慢性结膜炎患者或老年人。结石由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变性白细胞凝固而成。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无需治疗。如结石突出于结膜表面引起异物感,导致角膜擦伤,可在表面麻醉下用异物针或尖刀剔除。

本文是陈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