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湿免疫科患者来说,有那么一件事,它可能和「多喝水」一样重要,那就是——多补钙。今天,小编教你如何正确补钙!
补钙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吗?为什么风湿免疫病患者需要补钙呢?
风湿免疫病患者是骨质疏松“青睐”的对象,原因是以下4点:风湿免疫病患者几乎“十有九疏”。而且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风湿免疫科医生也就不厌其烦地要求患者重视纠正骨质疏松治疗,各种“补钙”制剂也就成了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常用药。
钙的摄入量并非是越多越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国成年人每天摄入钙800mg。成人对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mg。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由于风湿免疫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对钙元素的需求量多大于每日800mg。对于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风湿免疫病患者,目前推荐每日摄入钙总量应在1200-1500mg左右。
最安全、最经济的补钙品还是来自于食物,其中,含钙量高、吸收性也好的食物首推乳类,牛奶更是其中的主力军。风湿免疫病患者可每日饮用300ml左右牛奶。其他奶类制品如酸奶、奶酪、奶片,都是良好的钙来源;其次是蛋类、尤其是蛋黄中钙含量高,其他像大豆类制品、硬果类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海产品如虾皮、虾米、海带、紫菜,带刺骨制成的鱼松、肉松,蔬菜中的金针菜、萝卜、香菇、木耳等钙含量都比较高。
目前钙剂品种很多,具体选择何种钙剂因人而异,安全性评价需要具体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钙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没有维生素D参与,人体对膳食中钙的吸收还达不到10%,维生素D是钙的忠实伴侣,可以促进肠道钙吸收。人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一是从膳食中摄取;二是通过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沐浴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让钙最大程度地被吸收。
补钙的小诀窍是选择剂量合适的钙,分次服,早晚服,更利于吸收。晚上和早晨是摄入钙剂的最佳时机。因为血钙水平在夜间较低白天较高,此时补钙吸收就会增强,补钙效果更好。钙还有镇定作用,有助于睡眠。
“是药三分毒”,钙制剂确实有一些副作用,如碳酸钙制剂会引起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有部分患者会引起便秘的症状,对于这部分患者,改用咀嚼片或液体钙可能对避免上述不良反应会有所帮助。但适当的预防抗骨质疏松治疗,长期收益远大于药物副反应。定期到医院的专科门诊随访,监测血钙、尿钙水平以及与骨代谢相关激素的变化,调整补钙方案。专科医生也会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钙制剂,所以不必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注意1:少喝酒、浓茶、咖啡等,少抽烟,它们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加速骨质丢失;注意2:钙剂与其他药物易产生相互作用,故应用钙剂期间:
实践证明,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对维持机体的钙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高达5%-25%,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质量,预防骨质疏松,运动与补钙结合比单纯补钙效果更明显。运动的类型、方式和运动的量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一碗骨头汤的钙含量仅2mg, 如每天补600mg钙,需喝300碗汤,且骨髓中含大量脂肪对老年人无益。理想的钙源是牛奶和奶制品。至今没有确切的证据阐明补充钙剂与肾结石的关系。膳食中限制草酸盐摄入,多饮水可有效减少肾结石发生。骨刺是骨质增生的表现,易生长在承重部位。骨刺的发生与体内缺钙有关系,并非体内钙太多,补钙有利于症状缓解。大量的二价钙离子可能会对锌、铜、铁等微量元素产生竞争性抑制,干扰它们的正常吸收。即使骨钙丢失20%-30%,血钙仍可正常或偏低。相反,血钙过低未必就一定表明体内缺钙,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早期等,因此需要进行综合评价。牛奶和钙相结合容易形成凝块造成钙吸收减少,因此应避免二者同服。钙制剂应嚼碎服用,因药片表面积增大,有利于钙的吸收。如果每天要补充较大剂量的钙(比如1000mg)时,尽管一次性摄入更方便,但分两次或三次服用比一次性服用吸收效果更好。单纯补钙不能绝对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在治疗骨质疏松时一定要结合使用促进钙吸收的活性维生素D、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阿仑膦酸钠等。血管硬化是血脂在血管内膜沉积,不是钙在血管内膜沉积形成钙结石。有研究表明,补钙可以降低血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