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T/C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
概述
恶性淋巴瘤是中国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于各类恶性肿瘤的前10位。1 8F-FDG PET/CT显像已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初始分期、再分期、早期治疗反应及疗效评估、预后预测及随访。
PET-CT在临床的应用
1
淋巴瘤的诊断和初始分期
淋巴瘤患者初治方案的确定依据淋巴瘤的组织学亚型、治疗前是否伴有危险因素以及准确的疾病分期等。18F-FDG PET 及18 F-FDG PET/ CT 显像在淋巴瘤的初始分期 中显示出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高于CT扫描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是霍奇金淋巴瘤(HL) 以及多数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治疗前评估的一部分,尤其是针对HL 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强力推荐),对其他组织学类型的部分患者也有助于诊治。

2
淋巴瘤中期再次分期和治疗反应评估
PET/CT在淋巴瘤的再分期中显示出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越来越多地被应用治疗反应评估。NCCN指南( 2020年)指出 ,霍奇金淋巴瘤化疗2个周期后 PET /CT 比其他检查有更好的再分期以及预测无进展生存(PFS) 和总生存(OS) 的价值,建 议对中期PET 显像结果以Deauville标准进行评分,不同Deauville评分的患者推荐不同的临床处理方案。
3
淋巴瘤治疗结束时的疗效评估
一般推荐应用出现以下情况的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PET显像出现阳性结果,中期再分期中肿瘤FDG摄取有改变或者FDG活性恢复正常但仍有较大病灶残留。由于PET已被列入疗效评价标准 ,需要进行基线检查,以实现治疗后监测的最佳解释。18F-FDG PET/ CT 显像是 HL 和 DLBCL 患者治疗结束后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尤其可以鉴别残存肿块是否为纤维化或仍有存活的肿瘤组织。临床研究表明,18F-FDG PET/ CT 显像在其他亲FDG摄取的淋巴瘤评估中亦具有重要价值,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滤泡性淋巴瘤 (FL)、套细胞淋巴瘤(MCL)等,治疗结束后的疗效反应评估与预后均具有相关性。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相关炎性反应,通常推荐化疗结束后6-8周、放疗结束后8-12周,再行PET检查。治疗后18F-FDG PET/CT图像评价标准推荐Deauville 5分法。
4
淋巴瘤的复发监测
研究发现,18F-FDG PET有助于检出复发病灶,但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PET可作为复发后监测的常规显像,一般使用CT检查作为常规显像。当有 HL、侵袭性或中间亚型NHL病史的患者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常规显像方法发现有明确或可疑的复发时,推荐PET/CT检查。治疗后病情缓解患者怀疑复发时,可以使用18 F-FDG PET/CT显像进行评估。某些CT 图像上持续存在的病灶也可使用 PET/CT显像来明确是否有淋巴瘤病灶。
5
提示惰性淋巴瘤向侵袭性淋巴瘤转化
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发展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向侵袭性淋巴瘤(如DLBCL) 转化。18F-FDG PET/CT有助于发现这种转化,当18 F-FDG PET/CT显像发现病灶增多和(或)较以往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 ) 明显增高时,提示出现转化,应在PET/CT引导下对代谢明显增高的病灶进行活检和组织学确认,以进一步明确是否出现转化。
6
淋巴瘤的预后评价
治疗前肿瘤负荷是预测治疗效果和是否复发的最重要预测因子 。对于HL、DLBCL 、PTCL等患者,治疗前基线PET/CT所测得的所有病灶肿瘤代谢体积(MTV) 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 是强有力的预测因子,能预测患者生存。治疗中期18F-FDG PET/CT 显像在HL和NHL中的 DLBCL、PTCL、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具有预后预测作用 ,多项研究显示PET结果和PFS与OS结局相关,PET阴性患者的 PFS与OS明显较PET阳性患者长,预后好。
7
淋巴瘤干细胞移植前评估
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前F-FDG摄取增高的患者有更高的复发危险和不良预后,选择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需慎重。
参考指南
淋巴瘤18F-FDG PET/CT 及PET/ 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
本文是赵智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