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黄玉红 三甲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消化内科

胃炎反复治疗效果不好怎么办?

5829人已读

胃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常见病,一般情况下治疗反应也非常的好(常用的治疗用药是抑制胃酸药和黏膜保护药),浅表性胃炎一般治疗2-4周就能够有好转,即便是糜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治疗4-6周也应该有好转,但是临床上确实有一部分胃炎患者反复治疗效果不好,那对于这一部分反复发作的慢性胃炎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首先,胃炎的发生与饮食和情绪有关,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导致胃病治疗效果不好,所以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饮食以易消化的软食为宜,忌酸凉硬辣烫等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忌浓咖啡和浓茶,吃饭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尽量避免吃油炸食品及腌制品。要重视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适量运动。另外要重视精神调养,保持乐观的情绪,因为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也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炎或者是导致症状加重。

二、但是,如果我们的饮食已经很注意了,生活习惯也比较好,也没有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也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用药了,可是治疗效果还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做一些相关的检查了,目的是要明确是否是由于其他的器质性疾病导致的胃病相关的症状。

三、那么胃炎反复治疗效果不好,需要完善哪几种检查呢?

1、查幽门螺杆菌,明确是否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的最常见的病因,一般来说,胃炎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好,尤其是伴由口腔异味、舌苔厚腻、消化不良者,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建议到消化内科做一下13C或14C呼气试验,检查结果阳性的话,需要除菌治疗(常用四联疗法,疗程14天)。

2、查血常规,除外嗜酸细胞性胃炎。

嗜酸细胞性胃炎是一种以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胃肠道可有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原因不明,多数认为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变应原导致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所致。部分患者有药物过敏史、荨麻疹、哮喘、寄生虫感染等病史。临床可分为3型,粘膜型、肌层型、浆膜型,粘膜型的临床表现与一般的胃炎基本没有差别,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特点是进食特殊过敏食物可使症状加重,胃镜下可见受累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增厚或有肿块,与一般胃炎也基本没有明显不同。但是病理活检可见受累黏膜有局灶或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每高倍视野超过20个。治疗主要是用糖皮质激素,而且治疗反应良好。

3、查肝胆脾胰腺增强CT和CA199,明确是否患有胰腺肿瘤。

胰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不适,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很容易误诊为胃病,当出现严重腹痛及黄疸时则意味着肿瘤到了中晚期,而且胰腺肿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非常的差,所以提醒广大病友和临床医生,当按胃炎治疗效果不佳时,一定要警惕胰腺疾病,尤其是伴有腰背部疼痛、夜间痛、进食后加重的患者,就诊时至少要查一下胰腺超声和CA199,如有异常,需要进一步做胰腺增强CT或磁共振检查,以免误诊和漏诊胰腺肿瘤。

4、做胃肠透视明确是否合并有食管裂孔疝,做24小时PH监测和食道测压明确是否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裂孔疝的症状主要为烧心、反酸,很容易误诊为胃炎,而且做胃镜的时候会发现胃炎是真实存在的。食管裂孔疝和食管裂孔扩大有关,胃食管反流病和食道下段括约肌压力低下有关,这两种疾病很容易反复发作。

5、再次复查胃镜,因为一次胃镜检查有漏诊和误诊胃癌的可能。

6、如果以上所有检查都没有任何的异常,同时存在精神紧张压力大等精神心理因素,有睡眠障碍,或者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病友,需要去心理科就诊,通过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才能够缓解胃病的症状。

最后提醒广大的病友,当胃炎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再去医院就诊,做进一步的检查,不要各种胃药换来换去反复长期用,以免耽误了其他疾病的诊断,耽误了治疗。


黄玉红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