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光手术
矫治屈光不正(近视、远视及散光)的手术
被称为屈光手术,
可分为矫正性手术和预防性手术。
前者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屈光手术,
后者包括预防近视加深的后巩膜加固术,
以及预防圆锥角膜继续发展的角膜交联术。
改变角膜屈光力的角膜屈光手术,
目前主流的是飞秒激光手术和准分子激光手术,
包括准分子激光表面切削术LASEK、TransPRK,
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LASIK术(俗称半/瓣飞秒),
以及俗称“全飞秒”的SMILE手术;
它们或是需要去除角膜中央或周边部分组织,
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弧度/弯度,
或是单纯弧形切开角膜部分周边组织,
从而减少散光(角膜散光松解术)。
飞秒激光是波长1045纳米左右的红外激光,
它能穿透透明角膜组织,
甚至能穿透稍许混浊的角膜组织,
并能在设定的深度停下来,
与角膜组织相互作用,造成微小“爆破”,
由点而面地横向切开角膜基质。
波长193纳米的准分子激光则没有穿透能力,
它被用来切断角膜组织的化学键、消融角膜,
却没有明显热效应。
LASIK术中用微型角膜刀(有形的刀)制作角膜瓣,
然后是激光切削角膜基质组织(去除度数),
准分子激光像磨刀石一点点精确地磨掉部分角膜组织。
在FS-LASIK术中,飞秒激光是一把无形的刀,
代替机械刀来制作角膜瓣,
会更精准、更安全;
但它只是更加进化的LASIK手术,
因此同样存在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比如瓣因外伤而移位等风险。
如果术前角膜的高阶像差较大,
个性化切削是准分子激光的优势,
尤其适合首次手术偏心切削等需要行增效/二次手术眼。
德国SChwind公司研发的TransPRK手术,
以及它的升级版SMART,
则是全程无接触的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术式,
术后恢复比手工参与因素较多的LASEK术式更快,
术后反应和不适症状更轻,
而且角膜上皮愈合后看不见任何伤口,
与(FS-)LASIK相比会更安全。
全飞秒激光SMILE手术,
全称是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是里程碑式、革命性的改变。
首先,它是根据设计的度数(包括近视及散光),
飞秒激光在第三层(角膜共分5层)做两个层面的扫描
(激光扫描的过程仅需二十几秒),
就是在角膜基质内部精雕细刻出一个组织透镜,
然后在透镜不远处制作2毫米的切口,
医生通过该微小切口用显微器械分离两个层面,
完整取出组织透镜,
双眼手术过程仅需6-7分钟。
因为无瓣,所以更安全!
目前,远视的SMILE手术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也许在未来3-4年(?)会正式用于临床。
我们常说角膜的激光手术,
就像是在角膜上打磨出隐形眼镜,
但其实这样的比喻也不是很贴切,
因为配戴隐形眼镜其实还是在做“加法”,
而角膜激光手术是要去除部分角膜组织,
是做“减法”的手术。
角膜激光手术在现阶段几乎是不可逆的,
就是说不可能把去除的角膜组织再塞回去或长回来,
即使SMILE术取出的基质透镜可以再塞回角膜层间,
但角膜生物力学却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强度了。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CL)植入术是做“加法”的手术,
相当于把缩小的隐形眼镜植入眼内,
它在眼内的位置是虹膜的后面、自身晶状体的前面。
该手术的最大好处是可逆,
就是说,
将来有更好的矫正技术时,
可以取出人工晶体去做更好的手术,
或者它放在眼内有什么不舒服或不理想的状况时,
可以取出或更换ICL,
因此它是让你可以有后悔机会的手术方式。
现在选择做ICL晶体的轻中度近视朋友越来越多,
就是因为看重它的可逆性。
ICL/TICL是由瑞士STAAR公司研发、生产,
晶体材质主要是水凝胶和胶原,
独一无二;
在眼内,它会吸引纤维连接蛋白在它表面形成保护膜,
因此它不会引起排斥反应,
它安静地待在后房,更安全。
它能带给你高清的视界。
它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
因此它可以被折叠起来,
装载在一个类似于注射器的晶体舱内,
通过角膜边缘2-3毫米的小切口被植入眼内,
然后自行弹开恢复原状,
再由显微器械调整到虹膜后面。
当然,凡是手术,还是有些可能的少许风险的,
比如角膜激光术后早期可能眼干,
少数人可能有夜间视觉症状如眩光、叠影等;
ICL植入术后早期较多人有夜间光晕/光圈,
少数人可能因为无法绝对避免的ICL大小的误差,
而需要更换ICL的。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