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现在很纠结,无法确定是否移植,怎么办?”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生活的不确定性 ,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绝大多数人都惧怕不确定性,
面对移植,很多病人也会纠结、犹豫,不知道怎么选择,因为那同样需要应对一系列不确定性。
前段时间,有位病友和我说,自己现在很纠结,不知道是否要移植:
如果选择移植,担心万一不成功,人财两空,还担心后续排异费用很高,家里父母年事已高,孩子尚小,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
如果不移植,现在已经多次复发,后续也很难控制,害怕威胁到生命。
其实,很多人会遇到和这位病友相似的情况,或是移植问题,亦或是其他难以抉择的问题。
接下来,我就从心理学角度,试着给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大家缓解内心的担忧和焦虑,仅供参考:
这里要说明一下,对于是否移植,首先要听权威医生的意见,其次要考虑自己经济的承受能力,最后是个人心态问题。
首先,用事实说话,帮助自己做出理性选择。
很多病友之所以害怕移植,是因为他们“听说”了一些不利的相关信息,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听”来的消息未必适合自己,因为每个移植病人的情况不同,每个医院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我们病人最好多了解一些具体情况,而不是依靠“听说”或“感觉”,这样才能用事实帮自己做出相对理性的选择。
比如,有病友和我说,他害怕移植,是害怕仓里的孤独,“听说”仓里不能带手机,不能和外界联系,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所以大家要花些时间去实地了解情况。
其次,利弊分析法,帮助自己过心理难关。
移植,确实有风险,但人生就是不断做“选择”的过程,所以我们病人可以用利弊分析法,帮助自己做决定。
具体做法是,在一张纸的左边,写下移植的好处,在右边写出坏处,然后再看看,自己更容易接受哪一个。
其实,多数病人的情况是这样的:
移植的话,可以有机会治愈,且治愈率也很高(只是这个几率放在自己身上,就是百分之白了);不移植的话,现在情况可能很好,但复发的几率很大(有些人已经复发),最后的存活几率很小。
怎么选?
这时就要问问自己,更能接受哪一种选择带来的不确定性。
再次,最坏打算法,帮助自己缓解内心焦虑和恐惧。
其实,病人对移植的担忧,最后都是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病人还可以用最坏打算法帮助自己做选择。
最坏打算法,即问问自己所担心的事情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死亡),然后再问问自己,如果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当下的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可能改善这种最坏的情况。
也就是说,我们病人是否愿意搏一搏,如果愿意,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以争取到更高的生存率,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还帮助自己做出了选择。
最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做到不后悔。
我们病人要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选择权都在自己手里。
移植与否,不是一个正确与否的问题。
正确与否,只关乎“我”的选择而已。
如果选择不移植,那就坦然面对,做到不后悔即可。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的:“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在浩瀚的宇宙,在时间的长河,在进化的历程中,渺小如尘埃的你的选择,至少对你这个个体而言有无限的意义。“
注:如果您在治疗或生活中遇到心理困惑,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微信提问。
唐艳梅(微信名,糖糖)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