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波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鼻子老过敏发炎?试试鼻腔冲洗!

发表者:刘大波 人已读

专家简介:钟建文,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擅长微创手术,如小儿喉狭窄、先天性喉软化、喉气道异物、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儿童慢性难治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微创手术治疗,以及新生儿先天性耳畸形无创矫治、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都是常见的疾病,当染上这些疾病时,鼻腔内部往往会沉积一些脏东西,而这些脏东西又进一步加重了疾病。这时候,就需要用鼻腔冲洗来把这些脏东西冲出来,但是,要用什么来冲洗鼻腔?哪些情况下不能冲洗鼻腔?让我们来听听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儿童耳鼻咽喉科钟建文主任医师的意见吧。

一、为什么要进行鼻腔冲洗?

鼻子是人体直接与外界接触的地方,我们吸入肺中的空气首先就要通过鼻腔。可是空气并不是纯净的,有很多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灰尘之类的杂质,花粉等引起过敏的物质混杂在空气中。这些杂质附着在鼻黏膜上,会引起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鼻腔疾病的发作,严重的鼻炎或者鼻窦炎还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结膜炎等疾病。

这些杂质还会刺激鼻子产生鼻涕,对于不能主动擤鼻涕的婴幼儿,导致鼻涕潴留在鼻腔中,这会让孩子非常不舒服,感到鼻塞、鼻痒、呼吸不畅,甚至头晕头痛。而鼻腔冲洗可以冲出这些脏东西,是鼻炎和鼻窦炎的治疗和辅助治疗方法,国内、国外的医学指南均有推荐。

二、鼻腔冲洗的原理是什么?

鼻腔冲洗的原理是借用一定压力将恒温(37-40℃)生理盐水送入鼻孔,流经鼻前庭、鼻窦、鼻道绕经鼻咽部,或从一侧鼻孔排出,或从口排出,通过以上路径,借助于生理盐水自身的杀菌作用及水流的冲击力,将鼻腔内已聚集的致病菌、污垢排出,从而使鼻腔恢复正常的生理环境,恢复鼻腔的自我清除功能,达到保护鼻腔的目的。

三、鼻腔冲洗有什么作用?

鼻腔清洗的好处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可以清除鼻腔的病原菌和过敏原,减少感染;

2、减轻黏膜水肿,促进通气;

3、湿润鼻腔,保护气道;

4、改善鼻腔黏膜纤毛传输功能;

5、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反应

四、哪些液体可以作为鼻腔冲洗液?

目前常用的鼻腔冲洗液有三种:

1、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本质上是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它的渗透压和我们人体的渗透压是一样的,因此被称为等渗液,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鼻腔冲洗液;

2、海盐水

海盐水是“生理性海盐水”的简称,为0.9%的氯化钠海水溶液,渗透压、PH值和生理盐水一样,相比于生理盐水,海盐水添加了一些离子(比如,碘、银、锌具杀菌作用,铜具有消炎作用,锰具有抗过敏作用)和保湿剂的冲洗液,使用起来更加舒适,对鼻部炎症反应的抑制和鼻黏膜的功能改善效果也更好。

3、高渗盐水

高渗盐水的浓度一般是等渗液也就是生理盐水的两倍左右,相当于2%~3%的氯化钠溶液,高渗盐水对鼻塞等症状的缓解比生理盐水更有效,但同时更容易出现鼻腔灼烧感等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

除了这三种冲洗液以及医生推荐使用的药物之外,其他任何液体比如自来水都不能作为鼻冲洗液!

五、如何选择鼻腔冲洗器?

目前常见的鼻腔冲洗器有重力冲洗型、手动挤压型、电动冲洗型、瓶装喷雾型4种。前3种需要使用者自己加入冲洗液,冲洗力度可调,瓶装喷雾型是已经灌装好的,便于携带和使用,冲洗量和力度相对较小。

一般来说,成人或者大龄儿童可以选用挤压式鼻腔冲洗器,将盐水从一侧鼻孔灌入,侧头使盐水从另外一侧鼻孔流出来,用嘴巴呼吸,这样就不会呛水进肺里面。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比较难以配合鼻腔冲洗,则可以选用喷雾式鼻腔冲洗器,将鼻腔分泌物用盐水稀释后便于擤出来。使用手动挤压式的鼻腔冲洗器时,宜从缓慢开始逐渐适应后,再适当增加压力,切忌冲洗时过于用力挤压冲洗器,特别是儿童患者,会把盐水倒灌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六、鼻腔一天要冲洗几次?

冲洗频率一般是每日 1~2 次,不宜过度清洗,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接触了过敏原后可立即冲洗。

七、鼻腔冲洗有哪些适应症和禁忌症?

鼻腔冲洗的适应症

1、治疗和预防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或者是协助治疗感冒。

2、为了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避免引发鼻腔、咽部和肺部等疾病。

3、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鼻塞、流涕、鼻腔干燥、鼻痒等不适感。

4、各类鼻炎、鼻腔围手术期的清洁。

5、鼻咽癌放疗后可以减少肿瘤表面分泌物、坏死物,保持鼻腔鼻窦引流,减少治疗后鼻窦炎的发生。

6、鼻腔的日常卫生护理。

鼻腔冲洗的禁忌症

1、鼻腔大面积创伤者。

2、生命体征不平稳(发绀)。

3、活动性鼻出血或既往易鼻出血。

4、中耳炎(相对禁忌)。

总结

总之,鼻腔清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鼻腔护理方法,对于维持鼻子的健康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鼻腔清洗也是有很多细节的,在进行鼻腔清洗之前,一定要仔细地了解,切不可盲目操作。


本文是刘大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