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认识脑出血
什么是脑出血?
01脑出血是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属于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占脑卒中约13%。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02典型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睡、昏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
哪些因素会诱发脑出血?
01情绪波动:大喜大悲、情绪不稳定,易引起血压不稳定,诱发脑出血。
02寒冷季节: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脑出血发病率较高。
03生活习惯:睡眠不好、疲劳过度、抽烟、喝酒,使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硬化,增加脑出血几率。
04饮食:如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
预防脑出血的措施?
01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使全人群树立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尽可能戒烟、戒酒、低盐摄入,同时坚持体育锻炼。
02定期健康体检:以发现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以及肥胖、吸烟、酗酒等,进行生活干预,指导治疗。
03稳定血压:血压控制是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关键,坚持口服降压类药物,不宜将血压过度降低,会导致供血不足。
04稳定情绪:及时调节情绪,以防出现较大情绪波动,注意精神心理卫生。
05预防便秘:多饮水,保证晨起一杯温开水。常吃粗粮,保持大便畅通。如果有必要,及时给与番泻叶、开塞露治疗,同时避免蹲便以及用力大便造成的血压升高。
06防跌倒:老年人应预防跌倒,保护头部不受损伤。亦需多运动左手,在锻炼右脑半球的同时,降低左脑负担。
07注意冬季保暖:脑中风的多发季节一般在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会造成患者血压升高。
本文是张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