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胃的解剖结构
1、食管解剖
食管为扁长的肌性管道,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与咽相接,沿脊柱前面下行,约平第10胸椎体的左侧,穿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与胃的贲门相续,全长约25cm。食管依其所在部位,分为颈、胸、腹三部:颈部较短,自起始端至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长约5cm。其前壁与气管相贴,后与脊柱相邻,两侧有甲状腺侧叶和颈部大血管;胸部较长,位于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至膈的食管裂孔,长约18~20cm。
食管的全长有3处狭窄:第1处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2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第3处狭窄位于食管穿经膈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这些狭窄是异物易停留的地方,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2、胃的解剖
胃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人体内的一个器官。胃的作用主要是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于食糜到肠道内消化和吸收。胃可以吸收少量水和大量酒精、部分维生素、及很少的无机盐。胃有胃腺,可以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胃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浆膜)四层。
胃有两壁、两口和两缘。两壁:前壁和后壁;两口:即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续;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接。在幽门的前方可见清晰的幽门前静脉,是手术时确认幽门的重要标志。两缘:即上缘凹而短,朝向右上方,称胃小弯,其最低处弯曲成角状称角切迹(angular incisure);下缘凸而长,朝向左下方,称胃大弯。
胃可分为4部:①贲门部,在贲门附近,与其他部无明显界限;②胃底,指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③胃体,指胃底与角切迹之间的部分;④幽门部,自角切迹向右至幽门(临床常称此部为胃窦)。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太明显的浅沟称中间沟,此沟把幽门部又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幽门窦近胃小弯处是胃溃疡和胃癌的易发部位。

本文是郑国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