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的粪便究竟是什么样?
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正常的粪便就意味着肠道健康。但什么样的粪便才是正常的状态?
英国布里斯托尔皇家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针对大便情况的视觉指南,名为《Bristol Stool Form Scale》,即大便形状分类。对照这个大便形状分类,可以知道自己的粪便到底是正常还是异常。
第一类:颗粒状,类似坚果
坚硬粗糙,大小仅有1-2cm,排泄时会引发疼痛,甚至肛裂出血。属于急性菌群失调症,缺乏正常非晶质量,不能保水。,
第二类:腊肠一样,分为多块
由纤维成分和一些细菌合为一体,直径约为3-4cm,属于器质性便秘,对肛管最具破坏性,会导致极端压力。一般来说,会在结肠内滞留几周时间才会形成这种形状。
第三类:类似香肠,表面裂缝
尺寸在2-4cm之间,是便秘的潜在表现,菌群失调,会存在轻微胃胀气,排便时需要用力才能排出。
第四类:像蛇一样光滑柔软
一般直径为1-2cm,这是每天排泄一次的正常大便性状。
第五类:软点有清洗边缘
直径为1-1.5cm,属于比较理想的正常形态,是每日排泄2-3次的粪便形状。
第六类:软糊蓬松
这种粪便意味着身体各方面都处于比较舒适的边缘,有这类粪便的人群,通常在便急时难以控制便意。
第七类:类似于水,没有实际固体状态
这是腹泻下的粪便状态,需要及时采取止泻措施。
异常粪便的颜色,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类是灰白色,可能是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第二类是黑色,大便出现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第三类是红色,即所谓的“便血”,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但无论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出血,血和大便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混合,呈现出附着表面或是便后滴血,那么应该属于痔疮。
从粪便中能检查出什么信息?
粪便的形态对肛肠的健康至关重要,从大便检查中,肛肠科的医生们能够了解到患者的很多信息。
1. 可以发现肠道内是否存在感染:
比如说肠道里的寄生虫,或者是在检查中发现有白细胞增多或脓细胞,这说明患者的肠道有感染问题,多见于急性肠炎、菌痢等病症。
2. 可以了解潜血是否呈现为阳性:
潜血呈阳性、红细胞呈阳性,应为肠道出血。
3. 可以了解到消化功能的状态: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存在脂肪滴,便证明患者消化吸收功能较差,需要积极进行改善。
总结来说,检查大便能检查出很多问题,有没有白细胞、红细胞,有没有潜血、寄生虫,菌群有没有紊乱,球菌和杆菌的比例是否正常,有没有特殊的细菌感染,有没有慢性胰腺炎等等,因此在日常上厕所排便时,大家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粪便状态,定期到医院做体检、粪检,以便了解自己的健康指数。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