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娥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发现听力损失千万别等!别等!别等!

发表者:王林娥 人已读

从事多年听力康复领域的工作,看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病例,有的康复效果很好,有的效果却始终不理想。这当中存在着很多个体差异的因素,但是大部分情况是因为错过了“最佳的助听干预期”,其中有很多观念和认知的问题。有一个常用的国外调研数据,听力损失的平均干预期为7年,也就是从自我发现听力损失到实际的干预,平均要有7年的沉默期。七年的时间,很多事情早已经从量变转化成质变了!


所以这就要谈到助听器的本质是干什么的?往往人们只是从字面的意思认识这个事物,辅助听力的“耳机”?或者是帮助耳聋的人听见声音的装置。。。当然这么说都没错,然而从我观察众多实际病例后认为,助听器最根本的功能是保留听损患者言语的认知能力。这种能力如果不及时得到“锻炼”,会随着听力损失的发展,逐渐衰减甚至接丧失。


人生初期,学习言语的过程,就是将声音、语言和认知三者相互匹配和校准。语言发育完成后,这个过程可以毫秒间完成,让人觉得听懂母语是一件如此自然的事情。而不再思考声音转换成认知的过程,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个过程太快,以至于让人体会不到。


然而听力损失则是在声音转换成言语的过程中形成了障碍,这种障碍听力健全的人可以模拟,比如将耳朵堵住或者制造噪音,这时听懂别人讲话就显得非常吃力,需要全神贯注,否则即便听见也无法理解。对于听力正常的人,这样的模拟是短暂的,不足以降低言语理解的能力。但是只要时间足够长,比如7年,即便七年后佩戴上助听器,将听力恢复。言语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听懂讲话要费力些,迟钝些,听得见听不清,这些都是初次配戴助听器常见的患者反映,原因大都是因为言语理解能力的下降。


保持言语的理解力是目前助听器研发的重点,通过尽可能还原真实的语言,完整保留语言的包络信息,帮助患者轻松的听懂言语。诸如“听耗能”“听配能”“轻松听”的概念相继提出,都是解决听损人群这方面的问题。


发现听力损失一定要在言语理解力最好的状态时进行干预,康复效果最好。即便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只要言语理解能力可以得到保持,更换一个更大功率的助听器或者受话器就可以解决问题。反之,如果言语理解能力下降了,即便得到助听干预,也将面对一个漫长的、苦恼的恢复过程。所以,发现听力损失千万别等!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