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结核治疗的门道和热闹

这是2021全国结合大会骨科专场的发言题目。

大家记住这些名字,如果遇到脊柱结核的病人,这些专家都是可以咨询的医生,但我建议大家咨询10个医生,然后从中筛选最合理心意的治疗方法。
首先说呢,非常热闹。有讲基础的有讲分型的,有讲前路的,有讲后路的有讲长节段的,有讲短阶段的,还有讲胸腔内镜的,也有讲微创的。哪个最适合你呢?要自己慢慢选择。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从这个共识看,大家都是认可的,是达成了共识,但是执行起来就千差万别了。

面对同样的疾病,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与其他疾病相比,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医生观点差异非常大,而且争论非常激烈,始终无法拿出受各方接受的诊疗规范手术共识。
求同存异说的简单,接受起来非常难。
我们看到这4种手术绝对适应症,我只认可其中的一条,就是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20年统计我的病人818例数据库中,77%单纯局部化疗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简单阐明我自己的脊柱结核治疗学术观点,就是脊柱结核只有在脊髓功能受损的情况下才考虑做开放内固定手术。
从保守的观点看,人还是原装的好。从这个角度出发,其他三个适应症我的观点如下。
后凸畸形一般60度以上才考虑分期做矫形手术。
脊柱不稳不是脊柱结核固定手术的适应症。
脓肿引起的脏器受压,也不是开放手术适应症。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指导下,我们的脊柱结核临床治疗差异就如同天壤之别。

我们的临床上需要这么多的内固定手术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临床就是这么做的,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其实是一种缘分的关系。
希望每位脊柱结核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都有一个很顺利的治疗过程,并且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本文是张西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