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恶性巨细胞瘤诊断经典案列分享
案例1,患者,男性,37岁。 1月前出现左小腿疼痛,活动后加重。就诊我院,行胫骨X片、CT、MRI检查提示左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可能,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病理提示,左胫骨病灶巨细胞瘤,局部肉瘤变。
案例2,患者,女性,44岁。10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足肿块切除术,病理为趾骨巨细胞瘤(病理后经我院病理科会诊)。1年前,同一部位又出现肿块,逐渐增大,后就诊我院,行截趾骨手术,术后病理提示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局部肉瘤变,肉瘤变成分为梭形,细胞肉瘤II级(FNCLCC分级)。
案例点评:
巨细胞瘤是一种有局部复发和侵袭性生长倾向,或者说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高峰发病年龄20-45岁。最常见症状为疼痛,局部肿胀,其他如关节运动受限、病理性骨折,触及质地硬有触痛肿块等。目前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骨巨细胞瘤可予地舒单抗治疗(类似于一种靶向药物)。而恶性巨细胞瘤是是一种高级别肉瘤,要确定该诊断病理科医师必须在肉瘤中看到典型的巨细胞瘤区域(原发性恶性巨细胞瘤,案例1),或者以前在同一部位肿瘤中有过病理证实的巨细胞瘤(继发性恶性巨细胞瘤,案例2),从开始诊断为巨细胞瘤到发生恶变的间期,1-42年不等,平均为12年左右,临床上大多表现为巨细胞瘤治疗后数年局部又出现疼痛和肿胀,当巨细胞瘤而恶变后,原来缓慢生长的肿瘤迅速增大,并呈侵袭性生长或远处转移,临床表现类似于其他高级别肉瘤。原发性恶性巨细胞瘤的症状和巨细胞瘤无明显差异。恶性巨细胞瘤的治疗原则目前类似于骨肉瘤或高级别肉瘤,包括手术、术前术后化疗。肿瘤的预后也类似其他高级别肉瘤。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疾病需要与其他含有破骨样巨细胞的高度恶性骨肿瘤加以鉴别,如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一些去分化的肉瘤等等,容易误诊为巨细胞瘤,从而导致治疗方式的完全偏差,影响预后(骨肉瘤的治疗参见可科普文章:骨肉瘤患者应该知道的哪些事)。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除了病理组织学的不同,骨巨细胞及恶性骨巨有特征性的基因突变(H3F3A突变)。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郑水儿医师)
本文是郑水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