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祖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孩子为何容易闹情绪、发脾气?

发表者:包祖晓 人已读

每个家长对于闹情绪发脾气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不笑、不做出亲密的表达就是闹情绪,有些家长则是觉得孩子撒泼打滚、大哭大闹才算是发脾气。

这种比较笼统的词汇,通常我们不会在制定ABA的干预计划时用到。我们会具体到一个特定的行为上,比如摔东西,那么这个行为就是我们要进行控制并使之减少的问题行为。

那么,如果孩子很容易因为情绪上的起伏出现一些问题行为,那么我建议家长先带孩子去咨询儿科医生,再去咨询儿童心理专家,排除掉一些病理上的原因。就像抑郁症有可能是体内的激素或其他一些生理、病理原因导致的,孩子的情绪问题也有可能是类似的原因导致。

像这样的生理原因导致的情绪问题,通过ABA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家长需要先咨询儿科医生和儿童心理专家,排除这些原因。

如果已经排除了生理上的原因,知道了孩子只是无法控制情绪,他/她无法用其他方式表达需求,只一味地哭闹、摔东西,那么我们的BCBA治疗师在进行干预时,就会根据孩子的问题行为,在干预计划中加入替代行为(replacement behavior)的训练,和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的教学。

替代行为:如果孩子摔东西是因为觉得妈妈没有关注他,那么就可以用手势,比如拍拍妈妈的肩膀,或者一些电子设备上的app,比如按一个有妈妈头像的按钮,设备就会发出声音呼唤妈妈,用这些作为替代行为;或者孩子有语言的话,也可以让孩子说妈妈,可不可以过来一下,来替代摔东西这个行为。慢慢的,孩子就会明白,这些行为比起摔东西,能更有效率地获得妈妈的关注。

但这个干预的过程很可能很长,因为长期以来,父母为了让孩子不摔东西,就会给他想要的东西,他已经习惯了一摔东西就得到父母的注意,这个行为已经得到了长期的强化,所以想要掰回来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我认为,这一点在家庭干预中比较难实现,主要还是得通过治疗师的专业干预,再配合家庭的共同努力,来把问题行为的频率降下来。——《正念生活:心理医生教你摆脱焦虑的折磨》

1627341865405083.png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