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任亦星 人已读
什么是胃息肉?当很多患者得知自己的胃内长有胃息肉时,常常会与胃癌相联系,为此焦虑不安。我为什么会长胃息肉?息肉会导致胃癌吗?我该怎么治疗呢?
胃息肉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可怕,极大多数胃息肉属于良性病变,只有少数有恶变倾向,但是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我们也能从容面对胃息肉,这篇文章带你了解胃息肉!!!
定义:胃息肉的定义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常较为光滑。如果胃内长了数不清的息肉,这就是胃息肉病,常常与基因有关。
发病原因
(1).遗传: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
(3).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
(4).抑酸药:长期服用抑酸药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可促进胃腺体囊状扩张,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密切相关,部分该类患者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5).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而且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过量饮酒可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此外进食较多肉类(红肉)、腌制食物、油炸食物,进食较少蔬菜类以及高脂血症、肥胖等会增加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3.胃息肉的症状
很多患者虽然体内有胃息肉,但是他们根本感觉不到息肉的存在,也不会有任何的症状,偶尔会有上腹部轻微不适、恶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腹泻等。如果息肉表面粘膜溃烂出血,可能会出现解黑便甚至贫血等症状。
4.胃息肉的分型
腺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较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绒毛状腺瘤、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
(2)增生性息肉: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这在医学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不必太过于担心。
(3)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又叫Elster囊肿,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散发性的发生与长期用”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有关,是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基本不会癌变。家族性胃底腺息肉的发生与遗传存在相关性。
(4)特殊类型胃息肉(少见):①错构瘤性息肉: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②异位性息肉:多为良性。③家族性息肉病:胃部的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
什么样的胃息肉会有癌变风险?
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少数息肉存在恶变的可能,胃息肉受癌变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病理类型等。
一般来讲,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息肉直径小于1.0 cm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率通常大于50%。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1%~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约为10%~60%。带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者;年龄越大息肉发生机会越多癌变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时间越长,癌变的危险性越大。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在0.4%左右。所以,胃息肉一经发现,必须取活检,以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绝后患。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胃息肉的具体处理措施?
胃息肉多为良性,无症状者勿需治疗。增生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因为不会发生恶性病变,经内科对症处理,效果较好。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30%-60%,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即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
手术治疗:用于经内镜下无法保证切除彻底,或者已经发生浸润性恶变者。
任教授建议:发现胃息肉并不可怕,只要积极听取医生建议,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结局。
本文是任亦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