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动脉高压科普】肺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方案的问与答
1.肺动脉高压患者为何需要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是指针对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采用的药物治疗。靶向治疗可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使患者维持在低危状态,以延长寿命;相较于传统药物,具有更高的5年生存率和更长的生存时间等。
2. 肺高压的靶向药物有哪些?
目前,临床常用的肺高压靶向药物根据使用剂型不同可为:口服药、吸入式药物或者静脉注射的药物。
口服药剂型主要有:
1.内皮素拮抗剂:安立生坦、波生坦、马昔腾坦
2.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
3.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司来帕格
(以上为I大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优选)
4.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利奥西呱(该药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福音)
吸入式药物有:伊洛前列素
静脉皮下注射药物:曲前列尼尔
3. 评判药物治疗效果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一些患者服药后看到肺动脉压力无明显下降就认为药物无效,还有一些患者看到肺动脉压下降了就将联合用药改为单药治疗甚至减量或停药,这都是错误的做法。

如图,肺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效果不以肺动脉压力的降低为目标,而是以让患者停留在低危状态,或者他们能达到的最低危状态为治疗目标,改善生活质量,这样才能直接降低死亡率。
4. 医生为何建议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
对于已经诊为I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建议尽早开始联合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右房压力,心脏指数,BNP等),调整联合用药治疗方案,通过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协同作用,让患者尽早达到并维持在更低的风险状态,从而防止疾病恶化,才能最终降低死亡率。
5.为何一些患者服用靶向药物之后会有点头疼,还面红耳赤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由于部分靶向药物是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肺动脉压力,在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可使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逐渐加量至目标剂量。个人建议大家不需要紧张,它们带来的获益远远大于不良反应本身,如有不适可来我的门诊咨询。
6.常有患者问我:邢医生,我适合哪几个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啊?
这个问题答案是不统一的,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药物种类搭配和药物剂量估计都不一样,医生会给予个体化治疗。
门诊首诊的患者一般需要提供年龄,体重,心率和血压,确诊为哪种肺高压类型,既往检查和用药史及效果,6分钟步行距离多远,BNP多少,心脏彩超,最好还能有右心导管检查等数据,由我们肺高压专业医生帮着制定优化的方案。


这位男患者,23岁,1大类肺动脉高压,PA波动在136mmHg左右,之前没有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去年9月起,经我们右心导管检查和个体化靶向药物治疗后,他的6分钟步行距离逐步提升,由去年的不足300米,到今年7月份的520米。BNP也呈稳态下降趋势,由半年前的1700pg/ml,到5月份的667pg/ml,再到今天查的534pg/ml。目前患者维持在稳定状态,规律门诊复查,还告诉我:“司来帕格6600元的药物费用,报销后个人只需负担不到3000元,感谢国家!”


—————————————————
让每一位肺动脉高压患者都心怀希望!
—————————————————
门诊地点:河医院区
辜和平主任 每周三和周六上午
孟哲主任 每周三下午和周五上午
邢钰副主任医师 每周一下午每周四下午
邱彬副主任医师
本文是邢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