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付朝杰 三甲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鹅口疮(包括治疗与预防)

3669人已读

鹅口疮,又叫 霉菌性口腔炎,最常见的是由“白色假丝酵母菌(也叫做‘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的。

它往往长在宝宝口腔的唇、颊、舌等部位的黏膜表面,表现为不规则的白色斑块。和奶渍不同,这种白斑很难擦掉,如果用力擦去白斑,会看到下方红色、破损的黏膜。 需要医生面诊。

Screenshot_20210803_105413.jpg

大多数患有鹅口疮的宝宝都没有其他症状,但有一些宝宝可能因为喂养的时候接触到白斑部位不舒服而哭闹,影响饮食。

为什么宝宝会患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这种真菌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口腔,是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一种。

约60%的健康人群口腔中可检出白色念珠菌。家里再干净,宝宝的口腔里也有可能驻扎着真菌。

虽然免疫功能弱的孩子更容易发生真菌感染,但是一些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婴儿也可以得鹅口疮。因此,鹅口疮并不等同于免疫功能弱。

导致“脚藓”的皮肤癣菌,通常是毛藓菌等导致的,和导致“鹅口疮”的白色念珠菌,完全不是一种真菌。宝宝的鹅口疮不是被脚藓传染的。

不过,母亲阴道或皮肤上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却是宝宝患鹅口疮的危险因素。

得了鹅口疮该怎么治疗?

绝大多数情况下,健康的足月儿和没有免疫缺陷的孩子,发生患了鹅口疮,局部抗真菌治疗就可以治愈。如果是顽固性、反复复发、全身广泛感染的孩子,医生会建议评估真菌的种类和孩子的免疫情况。

用药的剂量远远低于规范的治疗剂量也会导致治疗效果不好。

① 1月以内的新生儿

健康足月儿可采用局部抗真菌药物,首选制霉菌素,医生会建议配制为10万U/mL的混悬液给宝宝涂抹,每侧颊部各使用0.5毫升(含5万U制霉菌素),每天使用4次。

通常用药几天白斑就消失了,这时再坚持使用2~3天,以免白斑又再次出现,通常需要连用5~10天,不超过14天。

②1月~12月的婴儿

对于免疫状态正常的宝宝,也首选制霉菌素混悬液,每侧颊部各使用1毫升(含10万U制霉菌素),每天4次。制霉菌素混悬液可以喷到口腔,或者用纱布、棉签涂抹。

鹅口疮通常在2周内消退,治疗需要持续到消退后2~3天。

③大于1岁的孩子

如果孩子近期没有使用抗生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等容易导致鹅口疮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评估孩子的免疫状态。如果鹅口疮的程度较重(鹅口疮面积占整个口腔面积的50%以上),首选口服氟康唑治疗,而不是首选涂抹制霉菌素了。

如果是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轻度的鹅口疮仍然可以局部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次4~6毫升(含40~60万U制霉菌素),一天4次,治疗7~14天。能够漱口的孩子先用药液含漱,尽可能长时间含在嘴里,然后再吞下。

④预防再次感染

在整个用药的过程中,需要同时预防环境中的白色念珠菌再次进入宝宝的口腔。

例如:重复使用的奶瓶奶头和安抚奶嘴需要在每次用过后煮沸消毒;喜欢吮吸手指和啃咬玩具的宝宝,也需要注意手卫生,家人要定期清洗玩具。

另外,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母乳喂养的宝宝患了鹅口疮,母亲需要接受治疗吗?

只有医生考虑妈妈有乳房皮肤假丝酵母菌感染时,才需要妈妈也进行治疗。例如:妈妈有乳房疼痛、乳头皮肤改变、曾经有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或检查发现假丝酵母菌阳性等。

具体的用药方式和药物选择,和宝宝的鹅口疮治疗就不太一样了。如果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母乳喂养前还需要使用油剂(如橄榄油或椰子油)去除可见的残留药物,而不使用肥皂和水(避免刺激乳头)。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付朝杰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