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耀 三甲
刘耀 主任医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血液肿瘤中心

HIV相关性淋巴瘤患者规范诊疗,我中心重点逐步推进!

884人已读

2021年8月10日,CSCO中国抗淋巴联盟中西部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瘤诊治协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在渝召开,会议形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共计全国九省一市的70余专家参会。由刘耀教授和陈耀凯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

mmexport1628686024335.jpg

刘耀教授首先对来自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李昱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赵勇教授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协作组目前涵盖国内感染,肿瘤,病理,流行病,随访,干细胞移植,形态及流式的顶级专家,今天是协助组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作会议。自5月9日协作组正式成立以后陆续做了患者救治情况调研、患者生存质量调研、基层疾控中心走访及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此次工作会议的召开也是为了后续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

mmexport1628686219605.jpg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昱教授,由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担任主持,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闻淑娟教授、贵州省肿瘤医院黄韵红教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黄世华教授、重医永川医院魏晓宇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再林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李昱教授带来的《几种常见的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病例分析》专题讲座,对PID相关性LPD 、HIV相关性LPD、移植后LPD以及其他医源性免疫缺陷相关性LPD等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并结合多个精彩的真实病例,让大家对于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从病理专科的角度有了全新的认识。

mmexport1628686294198.jpg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重庆医学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赵勇教授,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顺娥教授担任主持,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雷海科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季杰教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方亮教授、成都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杨彤彤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赵教授带来的讲题是《如何设计队列研究和调查问卷》,从人群研究设计、队列研究设计、调查问卷设计、文章投递与探讨四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更从项目实施、临床与科普应用探讨、真实世界研究、艾滋病人淋巴瘤的队列引发一系列有深度地探讨。

mmexport1628686308596.jpg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成都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蔡琳教授,由贵州省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刘水青教授担任主持,长沙市第一医院刘纯教授和王敏教授、西安市第八医院靳娟教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杨欣平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蔡琳教授作了《ART药物分类及特点》的报告。该报告从40年抗艾历程回顾开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抗HIV病毒治疗现状,既详细介绍了各类抗病毒治疗药物作用机制,又紧密结合临床详细介绍了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及注意事项结合。

mmexport1628686323735.jpg

第四位讲者来自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映瑜教授,由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王三斌教授担任主持,昆明医科大学附属传染病院闵海燕教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李斌教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普通外科暨肿瘤外科魏国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刘占术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南映瑜教授分享了《DLBCL的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来那度胺作为NCCN指南唯一推荐在DLBCL上维持治疗的药物,可以有效延长PFS,维持治疗两年以上,提高治愈可能。

mmexport1628686343580.jpg

第五位讲者来自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杰平教授,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惠民教授担任主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晓琼教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袁婧教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杨在亮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德鸿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李杰平教授分享了2021EHA会议中更新的慢淋靶向治疗进展与未来方向,囊括了临床关注的几大热点问题:①更强效更安全的BTK抑制剂?Acalabrutinib有相似的疗效和更好的耐受性;②靶向药为基础的联合的最新研究进展,以BTKi/BCl-2i为基础的联合优于传统免疫化疗,且相比单药BTKi提高初治CLL缓解深度,但更优组合仍在探索中;③MRD能否指导靶向停药?停药后的预后数据尚可,但不容忽视高危因素带来的疾病进展风险。

mmexport1628686371207.jpg

第六位讲者来自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的张维教授,由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邬焱教授担任主持,柳州市人民医院蒋忠胜教授、成都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陈廷玉教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刘俊教授、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段月勋教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刘敏教授共同担任讨论嘉宾。张维教授通过两个典型的艾滋病患者感染病例的展示,给我们介绍了这类患者感染的特殊性,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思考,让我们充分了解此类患者治疗的复杂性,为我们艾滋相关淋巴瘤患者提供了诊疗思路。

mmexport1628686184982.jpg

最后由刘耀教授从协作组的工作宗旨、愿景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三方面作了详细规划。首先工作宗旨是面向国内同行提供交流平台,将中国原创性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并帮助基层医院开展ARL相关诊断和治疗工作。希望通过协作组的成立,可以聚合国内淋巴瘤、感染病领域的同仁,扩大创新方法,使更多的ARL患者得到尽早确诊和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为“健康中国2030”助力。下一步工作安排将以数据调研项目、现状白皮书、疾控/公卫中心宣讲、专家共识编写等四个方面来层层落实、扎实推进。


大会最后由陈耀凯教授总结致辞,陈教授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疑难病例积极在群里展示、好的科研思路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协同推进。更好更快的实现协作组的工作愿景,把我们这个协作组真正建成HIV相关淋巴瘤国际一流的诊疗、科研、管理团队,让更多免疫缺陷相关淋巴瘤患者得到规范化诊治和生存获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刘耀
刘耀 主任医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血液肿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