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血管内瘘:连接的不仅是血管,更是希望!
血液透析可以说是一些肾病患者的生命线。而将患者体内血液持续引至体外并再返回体内的血管通路则是血液透析的重中之重。目前常用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虽好,但还是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人工血管内瘘发展了起来。本文就请黄智勇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人工血管内瘘。
一、什么是人工血管内瘘?
本来我们的动脉和静脉之间不是直接相连的,中间还要经过一些毛细血管。而人工血管内瘘则是用一根人工合成的血管,把动静脉直接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血液透析所需要的血管通路,目前所用的人工血管的材质大部分是聚四氟乙烯。这样一来,当以后需要透析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这根人工血管上进行了。
二、为什么要发展人工血管内瘘?
人工血管内瘘现在的应用并不是特别广,原因之一是,大部分需要透析的患者采用的往往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也就是通过手术在皮下将距离相近的某一动脉和浅表静脉血管联通,形成体内动静脉间直通管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把一根水管反复扎破再缝上,时间长了,这跟水管肯定会变窄,自体动静脉内瘘也是如此,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狭窄、闭塞等情况,这时候就只能换一个地方再做自体动静脉内瘘了,但是人体的血管毕竟是有限的,能满足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管本来就少,总会有耗尽的时候。而人工血管内瘘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管,不必担心被耗尽。而且,一些还患有动脉硬化、肥胖等疾病的患者,他们的血管本来就比较狭窄,难以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这时候人工血管内瘘就可以填补这以空缺了。
三、人工血管内瘘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手术过程相对简单,通常在局麻下快速完成;
人工血管的血流量较大、长期流通率高,使用时间长;
人工血管可以反复穿刺,且穿刺容易。另外,有一类即穿型人工血管,术后24小时内即可进行穿刺使用,与自体动静脉内瘘需要一两个月等血管成型后才能穿刺,相比来说更加便捷。
缺点:
手术费用昂贵、技术难度大、术后血管维护技术要求高,妨碍了人工血管内瘘的普及;
人工血管流量大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由于仿生血管具有高流量、低阻力特点,易导致远端肢体出现窃血综合征(DASS)和血流量增加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比如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
与自体动静脉内瘘相比,术后感染风险较高。
四、哪些患者可以进行人工血管内瘘?
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首选还是普通的自体动静脉内瘘,但对一些自体血管耗竭或者自体血管条件较差,无法建立自体血管内瘘的患者来说,最好选择人工血管内瘘。
五、人工血管在体内可以放多久?
人工血管内瘘的寿命一般在2年左右,如果患者注意维护的话,使用时间还能更长。有些患者可能觉得一根人造的血管放置在体内有点怪异,其实,人工血管大多采用的是聚四氟乙烯材料,生物稳定性好、使用时间长、致敏性低,不用担心放在体内会产生不良反应。
六、人工血管内瘘会有哪些并发症?
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上肢肿胀,经过治疗后一般15~30天肿胀就能消失;
除此之外,人工血管内瘘也有着和自体动静脉内瘘相似的并发症如狭窄、血栓、动脉瘤样扩张、感染等,少数患者还可能发生血清肿。
七、人工血管内瘘在什么部位做?
临床上造瘘的部位经常选择肘窝的肱动脉与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之间、腕部的尺动脉或桡动脉与邻近的浅静脉之间,以桡动脉头静脉最常见。
八、人工血管内瘘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患者最好学会自己观察血管的情况,如果发现瘘管吻合口有震颤消失,听上去有杂音等异常情况时,应马上去医院就诊。
2、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每次透析前保证手臂清洁,上机前使用肥皂水清洗内瘘侧手臂3次,透析后穿刺部位当天避免沾湿, 透析后24小时用肥皂清洁瘘管表面的皮肤,不要挠抓内瘘处皮肤,以防穿刺口感染。
总之,对一些由于自身条件受限,无法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来说,人工血管内瘘就是一个好的选择,人工血管内瘘连接的不仅是动脉和静脉,更是患者与希望。
本文是黄智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